夏朝:大禹时代之二
大禹诞生
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鲧的儿子。大禹的诞生亦十分神奇。《帝王世纪》中记载,大禹的母亲叫修己。一天,她出门在外时看到了流星贯昴,晚上,在梦中她接下了这颗星,以意念和流星交感,而后吞下神珠。修己破开自己的背部,在石纽(今蜀地西川)生下了大禹。禹胸前有玉斗七星,脚上有纹路,好似一个“巳”字,所以为他取名叫文命。禹,姒姓,身高九尺九寸,即使站在上古身材威武的半神半人之间,禹也显得特别的高大威武。
“大禹生而具有圣人的异相。他的两只耳朵上各有三个孔,是大通的象征,可以兴利除害,疏河决江。”(《淮南子修务训》)这样看来,大禹一双耳朵象征着大通,头上又戴着钩诞生,相貌峥嵘特异,天生就是要来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
大禹像,出自《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18世纪绘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鲧治水失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接续父亲事业的大禹,治水之事别有一番意义,他所背负的使命也更加重大。
舜和禹的对话
就像当年尧帝任命鲧治水留下了一段君臣之间的对话,在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尧典》中,也有一段舜帝命禹治水的生动对话。
舜帝问身边的人:“啊!四方诸侯之长,有谁能奋起光大尧帝的事业,管理百官,辅佐政务?”
众人回答说:“禹能行。”
舜帝转头望着禹说:“啊!禹,你去平水土,要勤奋,要努力!”
禹起身拜辞说:“稷、契和皋陶都比我有德,不如让他们去吧。”
舜把禹扶了起来,望着他说:“不,你去!”
大舜帝的朝廷中云集了当时天下一流的人才。判案如神严明公正的法官皋陶、通晓谷物耕作的农官后稷、能驯鸟兽听鸟语的林官伯益、主掌火和教育的司徒契,这些臣子个个才能出众,在大禹治水的事业中各自扛起了独当一面的重任。在众多的天才和各国诸侯中,禹不单高大威武,他的智慧和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于是,治水的大任落到了禹的肩上。
禹为了治水奋不顾身。《史记》上是这么写的:“他劳心劳力,在外地居住了十三年,多次走过了家门前而不敢进去。”他的吃穿都十分简单,居住的地方也非常简陋。面对浩浩的大水,禹劳心劳力,付出所有,在所不辞。
在大禹后裔越王无余的外传中,对于大禹勤恳治水、不遗余力的描述十分生动:“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大禹治水心无旁骛,耳边传来音乐也不去聆听,经过家门而不入,帽子挂着也顾不上取下来,丢了鞋子也不去捡。功业未成,沉思愀然。
河图宝书
在得到了舜的任命之后,禹来到了河岸上,眼前是浩浩荡荡的河水。只见远处有个身子老长、白面鱼身的人鱼忽地游过来,“唰”一下浮出水面,把上半身立着,撑着颈子先道一声:“我是黄河之神。”然后只聼他朝禹一声声高声呼唤:“文命!文命治水!”禹不由得迈上前去,河神把臂伸得老长,授禹一张《河图》,指点他大水难驯的野性子,又亲授他如何治水。叮嘱完后,河伯沉入渊水之中。
禹展开手中秘笈一般的宝图,那是一张纵横交错的河图,上面详细描绘了河流山川的脉络。在还没有地图的上古时代,这是一张河神亲自馈赠的河脉密图,可见这张河图的份量。
另外,《尚书》中还有神龟背上驮着河图献给大禹的故事。“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尚书洪范》孔安国传)
有了河图,禹治水进展神速。然而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的记载中,大禹获得治水之法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禹王治水没有进展,心中郁闷。他在《黄帝中经》中读到:在南岳山岭上,有一册金简玉书,载有治水之策。于是大禹东行到衡山,献祭上白马,但没有得到所求。于是禹王仰天呼啸,夜里梦见穿红色绣衣的男子,自称是玄夷苍水的使者,听说天帝使文命到这里来在此等候。红衣人告诉禹王:“要得到金简玉书,就得在黄帝岩诚心斋戒,待到三月庚子日那天登上山来,找到一块发出响声的大磬石,朝着石头呼唤即起回声。这时把石头掀开,就可以得到《金简玉书》,书里是治水要诀。”
在黄帝岩 (即南岳金简峰),禹果然发现一块磐石,便对着它呼唤,果然有回声传来。巨石上长着一株珊瑚状的灵芝,撬开岩石,只见红灿灿的金简、晶莹剔透的玉书,书简用白银丝绒编织起来,看起来金光耀目。(《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就这样,大禹从南岳衡山获得了内含治水要诀的金简。#
参考文献:
1. 《春秋左传正义》
2. 《拾遗记》
3. 《帝王世纪》
4. 《山海经》
5. 《史记》
6. 《拾遗记》
7. 《淮南子》
8. 《尚书正义》
9. 《水经注》
10. 《吴越春秋》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