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档】红军“四渡赤水”真相

(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在中共的宣传中,“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刘伯承将军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拜把子、歃血为盟”的故事,作为一段英雄传奇被写进了历史;小学课本里,“飞夺泸定桥”也被宣传得极其壮烈。

但中共内部档案记载,“飞夺泸定桥”没有过任何伤亡;当事人证实:根本没有与彝族首领拜把子的事。

所谓“四渡赤水”的“奇迹”,不过是文艺作品在虚构毛泽东的神圣形象,不仅没有任何历史依据,而且事实与宣传恰恰相反……

撤出遵义 一渡赤水河

遵义会议期间,蒋介石发觉红军在黔川边境活动的意向,对红军的围堵又做了新的部署,调集40万兵力,试图将红军主力,逼进四川。根据这一情况,遵义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北渡长江,在四川境内成都的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

1935年1月19日,红军主力开始撤出遵义,向北移动,准备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北渡长江入川。

1月27日,红军分三路全部推进到赤水河以东地区。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商议,利用道路两旁都是山谷的有利地形,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围歼四川的郭勋祺部。

1月28日,几个小时的激战后,川军后续部队两个旅迅速增援上来,位于旺隆场的川军两个旅也从侧背攻击红军。

当天晚上,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几个领导人开会。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急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建议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了。

1月29日,红军主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准备寻机北渡长江。这时川军潘文华部36个团已在北起横江,东至古蔺一线抗击,阻断了通往长江的要道隘口;蒋介石嫡系3个师和滇军10个团也从东边和南边向红军截过来,逼使红军北进。红军三面受阻,处境非常危险。

1935年2月5日,在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边界的交界处水田寨,当地习惯称水田寨附近地域叫“鸡鸣三省”。中共中央在此举行政治局会议,同意中央常委关于分工的决定,以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担任总书记。[1]

2月9日,毛泽东随军委纵队到达扎西镇,出席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总结了土城战斗失利的三条教训,[2]还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河,重占遵义的主张。

周恩来、朱德命令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蒋介石获悉红军主力到达扎西后,急忙调整战略部署,任命龙云为第二路军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纷纷向滇东北追奔过来。红军被迫北进四川。这时黔北国军兵力防守空虚,周恩来、朱德命令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向国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疾进。

2月25日23时,军革委主席朱德发出“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指示”,命令:“红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统归彭杨指挥,应于明26日迁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并乘胜夺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之关键。”

26日拂晓,红一、三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向娄三关发起总攻。27日拂晓,红一、三军团在遵义以北之董公祠与黔军三个团展开激战。28日晨,红军占领遵义城。

5天之内,红军16个团在国军60个团的尾追堵截中,迅速回头,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黔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蒋介石南昌行营的内部报告是柏辉章、韩汉英、唐云山三个师均损失过半,伤亡损耗在万人以上),红军损失惨重。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苛坝开会,听取军委关于作战计划的汇报。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在讨论是否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时,出现了意见分歧。多数人同意打;毛泽东力主不打。

经过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表决结果,还是打的意见占上风。毛泽东说如要打,他就辞职,会议批准了打的方案也就是批准了毛的辞职。

据“文革”期间周恩来叙述:当天夜里,毛泽东又“提马灯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3]

11日,军委以朱德的名义颁布命令“不进攻打鼓新场”。12日,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包括毛泽东、王稼祥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当晚21时,军委下令不进攻打鼓新场,而向平安寨、枫香坎、花苗田地域集中,寻求新的机动。


中共红军四渡赤水(三、四次)路线图。(大纪元制图)

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3月16号,周恩来、毛泽东率领红军分别从茅台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西进入川南古蔺地区。

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赤水河畔的陈福村召开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会议开得紧张简短,主要领导人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后就结束。会议参加人少,没有文字记载。

张闻天1943年回忆:在抢渡乌江以前,毛泽东提议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张闻天自己觉得是外行,更多的参与军事指挥不合适,接受了毛的建议,决定成立军事三人小组统一指挥。从此改变了红军的指挥方式,毛泽东在组织上开始真正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

四渡赤水

三渡赤水后,红军仍然不能攻入四川,阻力仍然很大,红军只好再回渡赤水河。

当时红军由茅台渡河西进。川军郭勋祺师尾追不舍,毕节、赤水的滇军孙渡部队从正面截击,军事三人小组决定红军大队迅速掉头,20日在二郎滩、太平渡四渡赤水,向东转南,直逼乌江。蒋介石原要红军北渡长江入川,中央军尾随进川。此计划不成,决定改变部署,命令原布防在贵阳线以西地区的主力部队,包括薛岳的第一、第二纵队,共8个师,孙渡的第三纵队3个旅都调到了贵州东部去了,贵州西部出现了一片空白。蒋介石要红军从贵州西部转云南入川。此时,共军目标变为向西南进入云南,而不是北上抗日。

4月8日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令红二师在陈光、刘亚楼率领下佯攻贵州阳东面的龙里,同时,指挥红军大队急转向南。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国军防线,以每天120华里的急行军,经青岩、定番(今惠水)、紫云西进。当时红军兵力的损失巨大,但现在已经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具体数字。

4月28日,由盘县进入云南,向四川行进。

红军突然发现:前面坦途一片。路边停着一辆大卡车,装满茶叶、火腿、白药等物品,还有一张十万分之一的精细地图。显然是云南军阀送给红军的。红军到达四川边界金沙江时,三个渡口城门都敞开着,毫无抵抗。红军渡江花了7天7夜,船只在无人把守的渡口来往穿梭,蒋介石的国军隐蔽在渡口附近不动。飞机在空中盘旋,没有轰炸。

红军过江后,在会理地区修整半个月。

关于四渡赤水,毛自称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但实际情况是:四渡赤水期间,连续“乱碰乱撞”,打了一连串的败仗、窝囊仗,而且带来了部队的极大消耗和战斗力的损失。[4]当时也遭到林彪的反对。林彪曾写信给中央,要求纠正,认为走了冤枉的“弓背路”。据聂荣臻回忆,会理休整期间,林彪曾给彭德怀打电话:“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5]

毛也曾斥骂林彪:“你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必要的路还是要跑的。”

中共抵达延安后,曾经组织人回忆长征,没有人提到四渡赤水这一“经典”战役。直到若干年后编纂《东方红》要进行歌颂时,才推出“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究竟是不是出奇兵,还可以参考当时中共高层参与者的回忆。《彭得怀自述》中对四渡赤水只字不提,倒是对娄山关一战详有记录;《聂荣臻回忆录》中,聂荣臻作为红一军团政委、遵义会议的参加者,当时却不知道四渡赤水是出奇兵,过后也不知道,他是在解放后听陈毅说: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历史上最精彩的一笔”,而陈毅并没有参加过长征。

注释

[1] 1979年3月22日,遵义会议参加者杨尚昆在一次谈话中说:“在遵义会议上,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洛夫代替博古担任总书记,但闻天同志非常谦虚,再三推辞。于是这个问题就搁置起来。拖了20几天,不能再拖了,中央军委作出决定,闻天同志才挑起这副担子。”

[2] 吕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181页。

[3] 夏宇立:《四渡赤水评价考》,《炎黄春秋》2010年第11期。

[4]《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3页。

[5]《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