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蒋介石正忙于抗日 67名卫士却全部被杀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9月21日讯】西安事变使“八年剿(共)匪之功,隳于一旦”,破坏了蒋介石抗日的战略部署。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被中共策反在西安发动军事政变(西安事变),正忙于为抗日做准备的蒋介石被劫持扣留,67名卫士全部被杀。

西安事变使中国全面抗日的时间表被迫提前,给中国人造成巨大的灾难;而中共则以联合抗战为名,避免了被国民党剿杀的下场。起死回生的中共在抗日战争中趁机坐大;最终夺取了抗日的胜利果实。

历史证据表明,西安事变的台前人物是张学良杨虎城,中共是西安事变的阴谋策动者,而处理事变的最高决策者却是苏俄的斯大林。

当年,蒋介石为了集中精力抗日,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发动了对中共的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而被迫逃亡,在陕北重新建立了根据地。

此时,苏联正面临着东西方战争的威胁,因此开始要求和命令各国共产党谋求与本国政府建立反对法西斯的“民族统一战线”,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续“保卫苏联”和“武装保卫苏联”。

在中国,苏联要求毛泽东要“联蒋抗日”。但苏联采取的仍然是:既要建立统一战线,又要试图通过建立统一战线来实现共产党的领导。

正是在苏联的指示下,毛泽东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八一宣言”,一方面宣称,要与国民党共同抗日;另一方面又要“大家起来,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

毛泽东及其红军在日本侵略中国4年之后,在苏联的命令下,第一次喊出了抗日的口号,并从此开始了借抗日以反蒋、借抗日以图存和借抗日以扩张的“共产革命新阶段”。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应付西北形势的需要,特别任命蒋介石任西北剿匪总司令,东北军的张学良、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共同担任剿共任务。

面临着国民党数倍于己军力的包围,毛泽东为了求得生存空间,采取了如下策略:一是在政治上打起“联蒋抗日”旗号,但实质上却是暗地里反蒋不抗日;二是国统区利用民众抗日情绪,策划“抗日救亡”运动。中共在即将被剿灭时,策反了担任剿共任务的张学良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政变。蒋介石被劫持扣留,67名卫士全部被杀。


西安事变前夕,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在西安视察部队;右为杨虎城,杨后是张学良。(网络图片)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抵达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网络图片)

1990年代在中国大陆报刊上公开揭露:当时“张学良决心杀蒋并已选定杀蒋人选”的事实,以及张、杨要和毛泽东联合打倒南京、建立“西京”,即事变一旦成功便要成立“西安联合国民政府”;而并非仅仅是张简单的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主张。

事实上在西安事变发生当天,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称,西安事变是“根据张、杨、共三角联盟抗日反蒋的协定而发生的,毛泽东中央已积极推动张、杨坚决与蒋分裂”。然而,出乎张、杨意料的是,西安军事叛变之后,全国各界一片抗议和谴责之声。

最让张、杨没有想到的是苏联的反应。担心同时将面临东西线作战的斯大林在事变后立即亲自拟电命令毛泽东:绝不容许毛泽东杀蒋。希望借张之手杀掉蒋介石的毛泽东只好派周恩来去说服张、杨以及面见蒋介石。

在周恩来的游说下,蒋介石终于许诺,停止剿共并联合中共抗日。面对着全国的声讨和苏联的“背信弃义”,轻信盲从的张学良陷于深深的懊悔中,他决定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负荆请罪。

张学良送蒋回到南京后,一直被囚禁、软禁,后来随蒋到了台湾。九十年代在美国定居,2001年去世。在其有生之年,无论大陆怎样“盛情邀请”,他都再不曾回到故土。

1954年,张学良写了《西安事变反醒录》。张认为自己“当时对共产党认识不清,为实现抗日心愿,以致害了国家,害了人民,十分后悔。”

蒋的第二个儿子蒋纬国生前回忆了与张学良几次喝酒的情形:“他酒醉了之后就抱着我痛哭说,老弟啊,我这老哥哥做错了事啦!”

晚年虔信基督教的张学良在1990年6月1日的90岁生日时,引用《圣经》中的话说:“我是一个罪人,是罪人中的罪魁。”

据悉,张从来没有抱怨过蒋介石对他的囚禁。1991年他到美国后,《纽约时报》曾对其进行采访,张解释他为何决定送蒋离开西安并接受惩罚时说:“那是叛乱,我不得不负起责任。”只是张学良醒悟的太晚了!

(责任编辑:唐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