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天气俗谚也关连上猪瘟

【华夏文化智慧与趣味】

小寒”是黄历中的十二月节。2019年在01月05日近午夜(23:37)交节气,自此到1月20日,都是小寒节气。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个“九日”,也就是冬至后19天~27天;古人的经验说这时候最冷。清代的人有数九、画九[1]的戏游消寒迎春习俗。从冬至日开始“数九”,以九天一数,所谓的“三九”就是,正是小寒节气时节。

小寒天气本应当就是寒冷,这是一年四季中天地阴阳变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给了人历练的机会。古人的生活从节气变迁中也体会出很多的趣味和智慧,从寒暖中也累积了卜兆祥瑞的经验。民俗谚语就是其中的一种。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寒节气来时预测天气的俗谚。前人的经验怎样从小寒天气预兆丰瑞与否呢?提醒您,看这些俗谚时,都不能离开往年的生活经验,要以平均值作为客观比较的基础。

一、小寒寒透预示来年春和、平安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和。”:说小寒、大寒节气时,寒得透澈,来年春天必定是暖和的好天候。

*“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小寒时若不冷,那么下雪就会延宕到立春时。小寒时寒冷,那么春天惊蛰时就会暖和。

*“小寒大冷人畜安。”(闽南语谚语):小寒时天气寒冷,让人、畜不患瘟疫得平安。

*“(黄历)十二月雷,不免(*不必)用猪槌。”(闽南语谚语):小寒是黄历十二月节,大寒是十二月中气,此月间打雷,预兆瘟病严重死很多猪,因而用不到棒槌(形似锤)来宰猪。

小寒大冷人畜平安。(pixabay)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一、小寒节气时不寒的话,来年春清明时天气就不好,会下很多雨,路面积水成泥潭。二、小寒无雨雪预兆干旱。

二、小寒无雨雪预兆干旱

*“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节气时不下雨的话,半年后燠热的大暑节气时,就会缺雨成旱。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这句俗谚和上句所指的含意相通,雨雪同源,也都是水汽之源。这句是出自下雪的地域,若小寒节气时不下雪的话,明年夏天时最热的时候,就会缺雨,田都开裂。

在春夏秋冬四时的变迁中,小寒是应当寒冷的时节,小寒不寒违反了天地运行之道,反而不是瑞兆。

这里说一则清朝的话题。清代诗人林占梅(公元1821~1868年,字雪村)[2],这位急公好义的爱国官员把有一年小寒大暖的异象以诗流传了下来。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癸丑年,小寒不寒,暖和得像是三、四月天气,“羊裘葛帔日纷更”,一天内身上的冬天皮裘换夏天的衣裳,气暖花发放,蚊子喧闹轰声像打雷。林占梅的诗《小寒后暖如三、四月间,作此志异》纪录了这异象;他有感于世事纷乱、变动剧烈,节气时序变化也乱了调。其诗这样写道:

谁信寒晖北陆行,羊裘葛帔日纷更。
只缘气煖花先发,岂为民贫地久晴。
人畏萑苻*同虎穴,蚊喧窗户作雷声。
莫言世事沧桑甚,节序迁流也不明。
(*萑苻指芦草丛生的水泽)

天道反映人道

咸丰一朝,正是清廷外侮、内乱纷起之际,清朝遭逢有史以来最巨大的变局。转身看看今天的世局纷纷乱乱,非洲猪瘟也正威胁着中国,虽然已经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仍然延烧不止。华夏子民岂能不慎重面对这样的异象和预警?

大陆非洲猪瘟疫情失控,疫区至少扩大到16个省及直辖市。(大纪元合成图)

“天道是人道的反映!”这是古人从阴阳变化和人间对应的现象中,体悟出来的智慧。以上的节气俗谚都展现了一种“预示”的观点,莫非是教人早一步掌握事情的趋势,以防患未然,此与古人“一叶知秋”的先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呀。

参注:
[1] 画“九九消寒图”迎春的作法,是每天在消寒图上画一格、或画一笔,画完九九的八十一格就是九尽桃花开的春分日了。

[2] 林占梅,祖辈是台湾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巨富,他好几次捐防、捐米,甚至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乱。

-【华夏文化智慧与趣味】系列待续-

作者:荏淑一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