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4月19日讯】蒋介石领导国军浴血抗日的功绩,被篡权后的中共一笔抹杀。蒋介石本人也被中共描绘成消极抗战的形象。然而,真实的历史是谎言无法掩盖的,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曾带头高呼“蒋委员长万岁”。
台北“国父纪念馆”百年历史陈列室,陈列着毛泽东1938年9月29日亲笔写信给蒋介石的信。毛泽东在信中盛赞国民政府及蒋介石的抗日决心与辉煌成就。这封信是由周恩来带到武汉的,但在中共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里没有刊登此信。因此,此信并未被大众所了解。
全文如下: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此次,敝党中央六次全会,一致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
此阶段之特点,将是一方面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更加进步,而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全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
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惟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之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之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人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之目的。
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先生面陈。
此时此际,国共两党,休戚与共,亦即长期战争与长期团结之重要关节。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
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不仅如此,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还带头高呼“蒋委员长万岁”。然而,中共篡权后,这些历史片段,都被中共刻意屏蔽掉了。
近些年,历史逐渐还原真相,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军队浴血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场景,被一页页揭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才正式宣布抗战。为此,中共长期对民众宣传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抗日。但事实上,在那期间,蒋介石一直再“争取时间为抗日做准备”。
由于当时的中日力量悬殊太大,蒋介石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力量。他在日记中写道:“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犯而不校,圣贤所尚,小不忍则乱大谋,圣贤所戒。慎之!勉之!”
蒋介石明白,中日最终不免一战。但战争发动的越迟,对中国越有利,这样才可以争取准备的时间。蒋介石一边建设国防、整顿军力,一边争取外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件,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出动十万大军,飞机、坦克,大规模进犯华北,欲实现“三月亡华”。北平、天津不日相继沦陷。
事变第二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他的底线:“战事一起,则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应抱定为国奋斗之决心,与敌做殊死战。如有中途妥协与丧失尺寸土地者,即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之罪人。军人守土有责,虽战至一兵一枪,亦必与敌抗战到底。”(《蒋介石日记》,1937年7月8日)
7月13日,蒋介石电示北平行政首长宋哲元:“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向世界宣布:“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
经过8年艰苦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投降。当天,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的抗战,今天是胜利了,‘正义必然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了他最后的证明。”
蒋介石被公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领袖,他的人格,赢得了国际盟友的尊重。1945年10月24日,中华民国与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国为五常任理事国之一。蒋介石以中国最高领袖身份,成为联合国创始人之一。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