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一制再出招?香港将构建信用评分系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7月09日讯】近日,中共官方发布了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计划和发展纲要。外界从中意外发现,中共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所谓“社会信用系统”的建立。众所周知,尽管中共官方声称构建这个体系是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但实质上这个系统已沦为中共维稳的政治工具,其目的是全面严厉监控公民的一举一动,乃至控制国民的言论和思想。

粤港澳大湾区将在3年内构建起“社会信用系统”

中共广东省政府5月5日对外颁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年行动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两个文件公布的内容显示,中共计划在2018年至2020年这3年内,在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性建构起所谓“社会信用评分”制度与体系,并把这项规划定性为“重大国家战略”,称其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该文件的第42项载明,除了将研究制定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以建立包括信用资讯的搜集和共享机制、“红黑名单”和信用联合奖惩制度以外,也将推动与港澳之间的信用资讯共享、信用评价标准的接轨、信用产品互认、信用服务机构资质互认等合作,并探索对区域内企业联动实施信用奖励和失信惩戒等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的第75条则载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探索对大湾区内企业联动实施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建成全省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

大陆“社会信用评分系统”已沦政治监控工具

近年来,中共在中国大陆大力推行“社会信用评分系统”,24小时监控14亿中国人。在这套系统中被打了低分的民众,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和限制。

据《新纪元》2018年12月5日出版的第611期中的相关报导,中共的强制性社会信用系统2014年首次宣布后,计划在2020年推出完整的“系统”,中共政府可以透过这套系统来监控中国民众的一举一动和网络言论并给予评分,借此强化对民众的监控力度。

报导表示,中国民众一旦因“个人信用”评分等级过低被中共政府有关机构列入“信用黑名单”,其个人的各种生活权益就面临着随时被剥夺的危险,例如:无法买机票、不能搭火车(或高铁);上网速度被限制、被限制购买保险、房产及禁止投资其他金融商品;禁止当事人或其孩子就读最好的学校;甚至包括被限制出境。

据英国《独立报》报导,截至2018年5月,中共政府已经禁止1114万中国人乘坐飞机,以及425万人乘坐高速列车,因为这些人被当局列入了信用黑名单。

据亚洲新闻台报导,中共开始限制“没有信用者”享受高档交通工具,已有300万人被禁止购买商务舱火车票。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中国“格斗狂人”徐晓冬,今年5月传出被评为“D级”,他除了被限制不得购买大众运输工具票券以外,也不能进入酒店和高尔夫球场,还不准装修、新建、扩建房屋,甚至连旅游渡假也被禁止。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记者刘虎,他因为曝光官员腐败被逮捕、监禁、罚款,也因此被社会信用评分系统打了低分。刘虎曾告诉澳洲广播公司,他现在被禁止坐飞机和高铁,他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吊销,他难以找到工作,因为“政府认为我是一个敌人”。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2018年9月18日的一篇报导披露,中共当局正在推行的社会信用系统已对几百万人进行了试点。每个人被分配一个分数,满分800分,根据分数,每个人将获得奖励或惩罚。中共计划在2020年让该体系完全运转,届时中国14亿公民都将被强迫带到这种有控制意味的社会信用体系中。

在社会信用制度下,公民的评分依据之一来自数量多达2亿的监控摄像头,而摄像头的数量还将持续增加。另一依据是个人的政府纪录(包括医疗和教育记录),及财务和网络浏览历史,甚至包括跟谁打交道,整体分数可根据个人行为实时变化。

除了个人行为被评分,该系统还采取连坐罚的方式。澳洲广播公司报导称,“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或父亲说了一些关于政府的负面言论,你也会丢分的。”“你和谁约会并最终成为伴侣也会影响社会信用。”

NSBO分析师吉列姆.科林斯沃思.汉密尔顿在《金融时报》上撰文说,这个社会信用体系可以通过重新调校,产生“爱国”分数,也就是评价一个人的观点在多大程度上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分数。

汉密尔顿说:这就是中共推行这项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不仅仅是使用大数据来衡量信用得分,还要量化全体中国公民的政治倾向。”

目前,中国大陆有些城市已启动试点计划以及制作黑名单。这些城市通过面部识别软件或者鼓励民众举报等方式,搜集违规者的资讯。

外界批评中共推行的这套所谓 “社会信用系统”已经沦为中共监控国民的新的政治工具。

2018年10月初,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就曾抨击中共的“社会信用评分”制度。他说这个制度是“奥威尔式”的,是在企图全面严厉监控民众的生活。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