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传】之六:运筹帷幄 大战匈奴

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之汉武帝传(6) 大纪元文化小组

自元光四年(前129年)起,备战多年的汉武帝开始了和匈奴人长期的军事较量,在龙城、雁门、河南地、漠南等地展开激烈的战事。其中,出身卑微的卫青,凭借不世出的军事才华以及高尚廉洁的品德,在战争中一次次立下头功,不仅给予匈奴人迎头痛击,更彰显了大汉国威,令大汉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卫青凭借卓越的军功,拜将封侯,成为武帝一朝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将。在这时,又一位耀眼的将星横空出世,他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两位大将强强联手,大汉军队如虎添翼,驰骋大漠屡次大败匈奴。两人辅佐汉武帝,解决了威胁边疆数十年的最大边患,成就了汉武帝一生最显赫的武功。

两出定襄

汉武帝即位以来,汉匈之间四次交战,由于卫青作战有方,汉军四战四捷,匈奴人再不敢小觑汉廷。然而,不甘失败的伊稚斜单于,不久又派出一万余骑兵进犯代郡,杀死代郡都尉朱英,劫掠千余人而去。元朔六年(前123年)春,汉武帝决定,命新任大将军的卫青率领公孙敖、李广等六位将领,率十几万骑兵,出定襄,击匈奴。这一战,卫青等人斩杀几千匈奴兵,大胜而还,之后在定襄一带修整。

霍去病雕像。(Sigismund von Dobschütz/Wikimedia Commons)

同年秋天,卫青再次率军出定襄,翻越阴山,斩杀匈奴一万多人。

两次定襄之战,汉军共歼灭匈奴一万九千骑。在这两次战役中,汉军改变了以前临战临时编组军队的做法,建立了中、左、右、前、后诸军,由卫青统一指挥,并直接掌握强弩军,从而提高了诸军协同作战的能力。这是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来,军队编组最为严密的一次。

值得提出的有两点,第一是在第二次战役中,汉军第二位大将——十七岁的霍去病首次登场。在战役中,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余人,杀死伊稚斜单于大行父、相当于单于祖父的藉若侯产,俘单于叔父罗姑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全身而退。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封其为冠军侯,赐食邑二千五百户。

霍去病的作战经历和卫青相似,首次亮相就一战成名,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性格刚毅,智勇双全,擅长骑射,年纪轻轻就入宫做了汉武帝的亲随。在定襄之战中,善于识人的汉武帝认为霍去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因此不拘一格提拔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战。果然,霍去病青出于蓝,不负厚望,是能够和舅舅卫青比肩而立的又一员战将。

第二,我们之前讲到,在建元三年(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汉使张骞,原本一去十几年没有消息,这次他现身汉军队伍中担任向导。因为他熟悉地形、知水草,使汉军深入荒漠而无饥渴。那么他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呢?原来他一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后来才辗转到达大月氏,又历尽艰险才在元朔三年(前126年)逃回汉朝。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参与征讨匈奴的战事。由于做向导有功,再加上之前出使西域的功劳,张骞也在战后被封为博望侯。他的故事,我们将在下一集详细讲述。

汉武帝派军两出定襄,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并迫使匈奴主力暂时退却至漠北一带,远离汉境。这也为汉武帝下一步展开河西之役并取胜提供了必要条件。

河西之役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西汉时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内地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彼时,河西走廊被匈奴控制,也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展开了河西之役,再展运筹帷幄之能。

汉武帝时期疆域图。( Kallgan/Wikimedia Commons)

元狩元年(前122年),一万多匈奴兵卷土重来,在上谷残杀几百人。次年春,汉武帝组织反击战,任命年仅20岁的霍祛病为骠骑将军,出征河西,寻找匈奴军队决战。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的品级相当,这样的任命让不少大臣很震惊。一些征战多年的将军认为让其孤军深入十分危险,但汉武帝认为对付匈奴就要用奇将、出奇兵。

霍去病果然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深入匈奴休屠王领地一千多里,大战六天。随后,他与匈奴人在皋兰山下激战,连战连捷,歼敌近九千人,斩杀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连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人也被霍去病当作战利品带了回来。

此次战役给了匈奴人沉重的打击。汉武帝也非常欣慰,为了纪念这场战役,他把金人供奉在甘泉宫,并大大封赏霍去病。汉武帝还打算为这位骁勇善战的少年将军修建一座府邸,霍去病却拒绝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平时沉默寡言,但是这句话壮志凌云,成为爱国忘家的名言千古流传。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将匈奴人赶出河西走廊,采取两线作战的策略,霍去病再次统领汉军主力出击,开辟西线战场;东线军队负责策应主力,由张骞和李广从右北平分道出发,攻打左贤王。结果战事并不顺利,东线李广的四千先锋队伍被四万敌军包围,死伤过半;西线的公孙敖误期。

幸好霍去病亲率的骑兵捷报频传。他的军队由西北向东南出击,纵深一千多公里,进攻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的领地。在祁连山下,霍去病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三万多,并俘获匈奴大王等七十多人,相国、都尉率两千多人投降。

后来,匈奴浑邪王杀死了不肯投降的休屠王,率四万部众降汉。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于投降的匈奴浑邪王部,开明的汉武帝也慷慨地给予安抚和礼遇。他封浑邪王为万户侯,这是汉代侯爵中的最高一级,与卫青和霍去病同列;封其他小王为列侯,并赏赐数百万的钱财。

河西之役的胜利,使大臣们目瞪口呆,他们纷纷赞叹汉武帝的用人之明、用人之胆。年轻的霍去病也获得了和卫青同样的尊荣。河西之战使匈奴在西部战场遭到毁灭性打击,不仅丧失了十分之三的兵力,而且士气低落,很长时间难以恢复。

另一方面,汉朝的统治延伸到了河西地区,汉朝的疆域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即今青海湖以东、祁连山东北地区。汉朝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和金城五个郡。汉武帝还把之前投降的四万匈奴人安置在五郡中,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制度,让他们保持很大的独立性,历史上称为“五属国”。原来聚居在湟水流域的羌人被驱赶到更西的地区,他们与匈奴的联系被隔断了。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门开始打开,汉武帝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将来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

漠北之战

河西之战以及浑邪王的投降,使匈奴已无力侵扰汉朝西部边境。但是右臂虽断,王庭犹在。元狩三年(前120年),匈奴又集结几万兵马频频在东部发起攻击,抢掠百姓、财产。汉武帝将西部兵马大批调往东部,对付匈奴主力,并决心与其决一死战。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汉武帝发动了中国史上行军距离最长也最辉煌的大规模歼灭式远征——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自然是统军将领的不二人选,老将李广也在其中。卫青率军迎战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则直击匈奴单于。此次战役,共出动十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和运输兵。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深入荒无人烟的大漠,后者更是深入两千余里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与预期相反的是,卫青遭遇的是匈奴单于,霍去病遭遇的是匈奴左贤王。

原来,霍去病从定襄出发,在捕获的匈奴俘虏那里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经东去,于是汉武帝命令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卫青从定襄出发,在漠北会师合攻单于。卫青率兵在沙漠中疾行千里,和单于兵相会,展开激战。老练机智的卫青采用诱敌之计,歼灭单于主力一万九千骑,单于在数百亲兵保护下逃脱。卫青又命轻骑兵拚命追赶两百多里,伊稚斜单于还是侥幸逃脱了。

霍去病那边,深入沙漠两千多里,消灭左贤王主力,俘获匈奴韩王、将军、相国等八十多人。年轻的将军获胜后,在狼居胥山主峰修筑高台,刻石记功,又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展示汉朝的威严。漠北大战,取得辉煌战果,汉军自身也损失惨重。一万多名士兵战死沙场,损失十万多匹马,名将李广因迷路未按期到达指定战场,他不愿接受刀笔吏审讯,于是愤而自杀。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封侯的愿望,留下“李广难封”的遗憾。

但是,漠北之战的胜利对汉朝有着重大意义。《史记》载,强大凶猛并几度威胁汉帝国的匈奴帝国被完全击垮,匈奴人不得不向远方迁徙。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漠南无王庭”,即无论是单于还是匈奴其他各王,都不敢在大漠以南建立政权。威胁汉朝百年的边患基本解除,而这样的结果,没有汉武帝的雄心、胆识和魄力,是无法实现的。

此后,汉武帝还想继续打击匈奴,继续招兵买马为此做准备。可惜,公元前117年,一代名将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十分悲伤,除追谥他为景桓侯外,还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十年后,卫青也去世了。汉武帝在茂陵东北命人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坟墓来埋葬卫青。之后,汉武帝再没有找到像他们那样杰出的将领,对匈奴的深入摧毁之战也就没能进行。然而,不管怎样,漠北之战后的匈奴帝国开始走向了衰落,而汉朝不仅疆域扩大,而且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恢复了久违的和平景象。

这几次出征匈奴的大战,不仅是卫霍两位大将军率将士英勇作战的壮举,汉武帝在后方坐镇指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首先是汉武帝有识人之明,大胆重用新人;而且汉武帝也是一位军事家,战机的把握、将帅的调遣及战略的制定,也是由他本人确定的。正史还记载,汉武帝因赏识霍去病,想教授他孙武、吴起的兵法,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意思是说打仗看重的是谋略,不需要拘泥于古代兵法。但正是因为汉武帝精通兵法,才会对霍去病刮目相看,并重点栽培他,更能够在作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

苏武牧羊

从元狩五年(前118年)起,汉朝与匈奴进入和谈休战时期。伊稚斜单于主动派使者入汉,请求和亲,但是汉朝有些大臣认为,应该要匈奴彻底臣服汉朝,并派出使者去劝说单于。单于听了当然非常愤怒,便扣留了汉使;汉朝同样扣留匈奴使节,两边人数相当。期间发生几次匈奴小规模侵扰边境的事件,但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而汉武帝因为霍去病的去世,并忙于收服西南边境,没有继续对匈奴发动战争,汉匈边境才有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卫青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公有领域)

四年后,新单于乌维即位,开始新的和谈。汉武帝明确要求匈奴称臣,单于大怒,却不敢再出兵,继续遣使入汉维持和亲关系。和谈就僵持了近二十年,期间使者往来不绝,也常常出现被扣留的情况。直到太初四年(前101年)冬,且鞮侯单于即位,主动向汉朝示好,说:“汉朝天子(汉武帝)是我的长辈。”并且把扣留在匈奴那边又不肯投降的汉使全部送回汉朝。原本紧张的外交关系突然缓和了,汉武帝也很高兴,在天汉元年(前100年)也送还了留在汉朝的匈奴使,为答谢单于的善意,还带去丰厚的礼物。

这次送还外使的外交活动,大概是汉朝最为感人的一次,苏武牧羊十九年、义不负汉的千古佳话,就发生在这次出使事件中。这次出使的汉朝使团有百人,以中郎将苏武为首,还有副使张胜、常惠等人。任务完成后,苏武等人本来就可以回国,但是匈奴内部突然出现了谋反行刺的事件。副使张胜在背后支持这一计划,牵连到了苏武。苏武打算自杀却被拦下。

单于听说后,准备让汉使投降,苏武却说:“曲节辱命,就算活着,有什么面目归汉!”说着又拔刀自刺。本来他已经断气,又被救活了。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探望,更想招降苏武了。来劝降的人叫卫律,先当着苏武的面杀了主谋,又举剑威胁他说:“副使有罪,主官也要连坐。”苏武岿然不动,并据理力争:“我没有参与计划,也不是他的亲属,凭什么连坐?”卫律吓不到苏武,又用利益诱惑,说:“我投降后享受到很多荣华富贵,你要是投降也会像我这样,否则就是把身体白白做了野草的肥料;你今天要是投降了,我们还能做兄弟,不然以后想见我就很难了!”

苏武就大骂卫律:“你作为汉臣,不顾恩义,背叛天子和父母,投降做了俘虏,我见你做什么?”他还说卫律这样做是在挑拨汉匈矛盾。因为之前南越、宛国国王都杀过汉使,后来被汉灭国,今天苏武不投降就要被杀,那么匈奴也难逃被灭国的下场。卫律见富贵、威武都不能让苏武屈服,就放弃了。单于就把苏武派去北海放羊,放的都是公羊,还下令说只有等羊群生下小羊才能归汉。其实就是想让他在匈奴终老。

然后苏武到了北海,没有吃的,他就挖掘野鼠藏的果子。每天他手持汉节牧羊,几乎每刻都汉节不离手,节上的毛脱落了也不肯丢弃。直到汉武帝去世,苏武都没能够归汉。当听说汉武帝驾崩的消息,苏武每天早晚向南方泣血大哭,祭拜汉武帝,长达几个月之久。直到公元前81年,苏武才辗转回到长安,距离他出使的时间,整整过去十九年。苏武因为身在匈奴受尽磨难始终不肯背汉,因而一回国就成为德高望重的大臣,终生受到人们尊敬。

在苏武被扣之后,汉匈关系又变得紧张,汉武帝也先后发动四次战争,但是战事都不顺利,而元气大伤的匈奴也没有能力再大肆侵扰边境,征服匈奴的重任也就留给了后来的皇帝。不过,汉武帝和卫、霍二将在征讨匈奴中建立的非凡功绩,是任何一位汉朝皇帝都无法比肩的,永远在中国战争史上熠熠生辉。@*#(未完,待续)

点阅【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之汉武帝传】连载文章。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