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龄前儿童接触屏幕时间应最小化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2日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幼儿使用屏幕与其大脑发育之间存在关联,对语言功能相关区域影响尤其大。该研究进一步表明:学龄前儿童接触屏幕的时间应该被最小化。

该研究报告于11月4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儿科医学期刊(JAMA Pediatrics)上。主要作者是辛辛那提儿童医院(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儿童阅读识字研究中心(Reading and Literacy Discovery Center)主任约翰·赫顿博士(Dr. John S. Hutton)。

研究人员对47名3至5岁的健康儿童进行了特殊的脑部扫描,即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大脑中白质的完整性。这些儿童全部来自于讲英语的家庭,其中大多数家庭属中上阶层。

在向父母询问了孩子屏幕使用情况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ScreenQ综合评分。该评分在过去几年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屏幕时间指南”制定并经过验证,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指南。

零分表示百分百“守规矩”,即卧室中没有屏幕;孩子只有在18个月以上才开始看电视或使用应用程序;不接触暴力内容;学龄前儿童每天花1个小时观看高品质节目;与父母一起观看等。而26分则表示全然“没有守规矩”,如孩子不满1岁便开始看屏幕;卧室有屏幕;观看暴力内容;观看屏幕的总时间过长;观看时没有父母陪伴等等。

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加强神经元之间联系

然后,研究人员将儿童的ScreenQ与他们的大脑扫描进行了比较,大脑扫描显示出神经元的髓鞘形成程度,即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被一种脂肪物质——髓磷脂所形成的白色物质所覆盖。它使神经细胞绝缘并提高信号传递效率。

赫顿博士表示,“无论是语言区域还是功能执行区域,这些区域被鼓励、相互交流的机会越多,对神经元包覆层的刺激作用就越大。”“神经纤维周围的髓磷脂含量与刺激的频率、使用的频率直接相关。”

他说,当儿童大脑中的相关神经节有髓鞘时,儿童便达到发育里程碑。例如,语言能力在18个月时“激发”。当大脑的威氏区(Wernicke)(单词理解)和布氏区(Broca)(语言加工)之间的联系完全突显出来时,孩子们就会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蹦”变成“一句一句地说”。

赫顿博士说,“来自神经科学的格言是‘两个神经元同时激发使神经元之间的连结强度增强’(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加强这种联系。”

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教育鼓励孩子读书、玩耍、讲故事,户外活动以及所有其它可以充实孩子生活的事情。

使用屏幕影响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

该研究中ScreenQ的平均得分约为9分,范围为1~19分。具体地说,大约41%的孩子卧室里有屏幕;大约60%的孩子拥有自己的便携式设备;每天的屏幕中位数时间为1.5个小时​​,范围为0~12小时。

在考虑了年龄、性别和收入后,ScreenQ得分较高的孩子在结构完整性和髓鞘形成方面的测量值较低,特别是在涉及语言和识字技能的区域中。

研究人员还对孩子们进行了认知测试,研究了他们的语言和早期识字率。结果发现,认知能力与孩子接触屏幕的多少密切相关。频频使用屏幕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并且在语言处理速度测试中表现较差,例如对物体进行快速指认的能力较差。

赫顿博士说,“这是首次对屏幕使用时间与大脑结构和相关技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问题在于屏幕取代了传统方式

不过,这种相关性只是一种关联,并非因果关系。如果存在直接联系,则可能与屏幕本身没有多少关系,而与屏幕在儿童生活中所占据的取代地位有更大关系。

赫顿博士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不是说‘屏幕有多么不好’,而是‘目前接触屏幕还为时过早’。就像开车不是件坏事,但3、5岁便开车可不是个好主意。”他说,特别是平板电脑,“它们功能强大、包揽万物,但可能不应该成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手中之物。”

因此,这并不是说屏幕本身有害,也不是要责怪父母们允许孩子接触屏幕。这旨在提醒:大脑发育如何受到“经历”的影响;哪种经历可能最有帮助和建设性,以及父母如何把握这些经历的关键。

同一小组还进行了另一项研究,发现除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外,更具激发性的家庭识字游戏对大脑结构发育具有积极影响。

赫顿博士再一次强调说,从大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所需要的是“稳固加强这些网络的经历。”如果屏幕取代了孩子与看护人之间的互动、交谈或娱乐,则可能对儿童神经可塑性和潜力发展不利。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