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7日讯】几年前每找到一颗系外行星都让科学家很兴奋,随着多个大型望远镜项目的启动,现在发现的系外行星越来越多,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地挑选了,而是从大量数据中用统计规律成批地筛选。
按照美国宇航局(NASA)的统计,目前为止确认的系外行星的行星共有4,104颗。
NASA系外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森(Jessie Christiansen)告诉space.com,寻找系外行星的现状是,望远镜提供的符合条件的候选行星数量太大,进行进一步筛选的科学设备资源不够用。
克里斯蒂安森说,真正确认一颗系外行星是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用到的科研设备相当紧张,很多其它更重要的项目也在使用,研究人员大概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工作。而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围绕很亮的恒星旋转的行星,否则得不到足够的数据进行判断。
除了一颗一颗深入查证的方式,研究人员开始根据积累的统计数据,找到规律,确定一个标准,成批地筛选,一次性确认大量系外行星。
这正是开普勒望远镜在2009~2018年间曾两次使用过的方法,共确认了2500多个系外行星。克里斯蒂安森说,这使得科学家对这些行星个体间的差异关注度降低。
可是即使如此,科学家现在认为成批筛选的方法开支都太高。
2018年4月,NASA启动了又一个新的行星探索项目TESS,找到了10万至30万个候选行星,预计可以确认的系外行星数目可达1.6万个之多。
“现在我们甚至想,这些行星都值得我们去确认吗?”从事寻找系外行星工作有15年历史的克里斯蒂安森说,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她深刻体会到这个研究领域的变化。
克里斯蒂安森说,现在备选的行星比科学家可用的资源多,随着NASA新一代的行星探索项目“广域红外测量望远镜”(WFIRST)的推出,在未来十年这种情况将更加显着。“我想我们得找到新的统计方法进行筛选”。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