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勒斯的选择:美德女神或享乐女神?

文/埃里克·贝斯(ERIC BESS) 翻译/陈遇

每天早晨醒来,我都试图将每一天当作生命的全部,像是整场人生的微缩一样。我问自己:“朝生暮死,我该如何过这一天?该如何决定一天中的每件事,好让我再次阖上双眼时,内心充满着平静和尊严?”

最近无意中看到了格哈德·德·莱里瑟(Gérard de Lairesse)的画作《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 Between Vice and Virtue,又译《赫拉克勒斯在美德女神和享乐女神之间》)。画家雷瑞斯描绘了希腊神话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台译海格力斯)人生的关键时刻。反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

先让我们看看赫拉克勒斯的这段故事吧。

赫拉克勒斯的神话

苏格拉底用这则故事《赫拉克勒斯的选择》来教导学生,最早可追溯至普罗狄克斯(Prodicus of Ceos)的记载。不过,最广为人知的著作仍是色诺芬(Xenophon)的《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以下是我根据18世纪作家约瑟夫·斯彭斯(Joseph Spence)译本的汇整。

年轻力壮的赫拉克勒斯决定独自闭关,静静思考他未来的道路:美德还是享乐

正当他在沉思时,两位比真人还要高大的女子向他走来。第一位女子穿着朴实,散发着体面而谦逊的气息;她缓缓走来,就如她的天性,真诚自然并带有尊严。

第二位女子相较更柔和、更圆润。她刻意让皮肤看起来更白皙,穿着也更加衬托她的美。她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因为她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

第二名女子赶在第一位之前向赫拉克勒斯打招呼。她试图说服赫拉克勒斯踏上和她一样的人生道路。她说她能使他的生活“更加轻松并且更惬意”,并告诉他:“你将享尽所有人生喜乐,并且免于所有烦恼和麻烦。”

她讲完后,赫拉克勒斯问了她的名字。她回答道:“我的名字……我的朋友称呼我为幸福;但我的仇人非常幽默,且更乐于叫我——享乐。”

此时,第一位女子,美德女神,也走到了赫拉克勒斯身旁并开始说话。她也希望他能遵循自己的路。她说:

“我不会向她(享乐)一样,用光鲜亮丽的言词蒙骗你;我将摆在你面前的是事情的本质和诸神运行不悖的律令。”

“天堂赋予人类的所有美好事物中,每一项都必须透过努力和劳动才能获得。”

不过没隔多久,享乐女神便打断了她并告诉赫拉克勒斯,她会带领他走向幸福的捷径。

美德女神回应并责备享乐女神说:

“没错,你本源自天上;不过你不是被神界放逐了吗?而且从那时起,你甚至也被地上所有最值得尊敬的人拒于门外?……相反地,与我为伍的是诸神和好人;世上所有好的作品都是受我的影响完成的。我受到了诸神和所有好人的尊敬。”

美德女神最后说,所有跟随她的人“在回顾过去的所为时,皆深感宽慰,并且对于他们当下的处境非常满足。依据我的方式,他们获得了诸神的宠爱;受到朋友的爱戴;接受自己国家的荣耀:而且在他们生命所定的周期结束时,他们也不会可耻地被世人遗忘;而是在人类的赞誉中继续茁壮,甚至代代相传不朽。”

就如史诗故事所记载的,赫拉克勒斯最后选择了美德女神的路,而这段神话更启发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包含格哈德·德·莱里瑟(de Lairesse)。

名画的构成

德·莱里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初期,他受到伦勃朗(台译林布兰)的影响很深,后者曾为其绘制肖像《格哈德·德·莱里瑟》(Portrait of Gerard de Lairesse)。到了后期,在他的视力完全退化以前,德·莱里瑟的画风则更偏向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的作品。

伦勃朗绘制德·莱里瑟的肖像作品,《格哈德·德·莱里瑟》(Portrait of Gerard de Lairesse),1665-67年。油彩、画布,112.7 x 87.6 公分。(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其画作《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中,德·莱里瑟使用了更多新古典主义的元素,譬如他着重于“形”的描绘多于色彩,色彩相对黯淡。这幅寓言画作也使用了古典的题材和人物穿着来描绘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不同于原著,德·莱里瑟笔下的版本多了两位人物,总共为一名男子和四位女子。那名男子,当然就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画面上,美德女神在他的左边,看着赫拉克勒斯,手却指向上方。她的穿着朴素而庄重。

在美德女神后面则有另一位女子,眼睛斜看着赫拉克勒斯。她的头稍稍上扬,看起来很有尊严。她的右手举着一把小火炬。

享乐女神在赫拉克勒斯的右边。她的穿着放荡,双手轻抚着赫拉克勒斯并试图引诱他。她看着赫拉克勒斯,眼神散发着爱慕之意。在她的肩膀后,站着另一位老女人,手放在嘴前,像是示意保守秘密。她的眼睛直视着观众。

赫拉克勒斯也直视着观众,并且位于整幅画的中心。左边两个人物的眼睛望着他,而右边两位则是以身体倾向他,这样的安排更加强调了赫拉克勒斯的中心位置。同时,他的右手握着一根狼牙棒,后端靠在右肩上,在画面上与头部形成一个X字形。这样的构图元素,加上使用高度对比的手法来描绘这位大力神的形态,更大幅强化了赫拉克勒斯在图面上的份量。

在这幅画中,我们有办法看出赫拉克勒斯最后的选择吗?这两位多出来的女子又是谁呢?为何赫拉克勒斯和这位老女人要直视观众呢?而焦点为何又安排在赫拉克勒斯身上呢?

亦是我们的选择

赫拉克勒斯的肢体语言显示了他最后的选择。他用他的左手将享乐女神推出,身体稍稍转向他右边的美德女神。手举着狼牙棒,暗示他已经准备好面对未来路上的任何挑战。大力神并没有选择享乐女神提供的“轻松”之路。

后面站着的两名女子就如她们的真实面貌。换句话说,享乐女神将自己变成艳丽年轻的样子,用享乐和安逸引诱着赫拉克勒斯。她的真面目——也就是步上这条路的后果——却和表相恰恰相反。不为人知的后果则是这条路唯一吸引人之处。画家选择将享乐女神后面的这位老太太——享乐的真相——直视着观众,做出保持安静的手势,是否在叫我们一起帮她保守秘密呢?

这个秘密就是享乐女神将她自己丑陋的原貌变成了亮丽的外表。那么为什么享乐女神的真面目是一位老女人呢?

让我们回到神话的记载,美德女神其实早就揭穿了享乐女神的谎言,她说:“就如跟随你,会让他们年纪轻轻就气力耗尽;到了年老的时候却缺乏智慧。在他们年轻时,就被怠惰和各种山珍海味所惯大;导致他们年老时充满各种苦难和忧虑。”

而美德女神的真面目,却充满着庄重和尊荣。追随美德女神之路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引以为傲的。无论在人生中将面临多少艰难、多么黑暗的处境,美德女神总会在面前指引我们道路,即便面向光明的火炬看似如此微弱。这是否就是美德女神原貌举着火炬的原因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德和享乐女神之间的强烈对比:一个为我们照亮未来之路,而另一个则偷偷隐瞒着路途背后的真相。

那么,为什么赫拉克勒斯是画面的视觉焦点呢?为何不将美德或享乐女神作为焦点?因为赫拉克勒斯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他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他看着我们,好似和我们分享着这个非常时刻,我们在人生中都有这样的时刻;对于未来之路,我们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同时也是向我们挑战。向我们展示他选择的道路——一条辛苦的路——并且看向我们,像是在说:“你也能够选择这条很少人愿意走的辛苦路,这条美德女神指引的路吗?”他不只和我们共享这一个选择的时刻,同时也在警惕我们,要深思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都有能力选择自己人生的每一天要怎么过。我们都有选择美德或享乐的机会。有时候我们也会步上错误的步伐,不过感谢德·莱里瑟描绘了赫拉克勒斯的这段神话,提醒我们永远不要放弃美德女神所指引的道路。

传统艺术作品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见的东西,从而引发我们思考:“这对我、对每位观众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了过去,又会如何影响未来?”“它对我们的人生历程有什么启迪?”

原文 A Herculean Choice: Virtue or Vice 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作者简介:
埃里克·贝斯(Eric Bess)是一位美国写实艺术家,目前是视觉艺术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读博士生。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