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之子:最高领导人为民还是为党?(视频)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5月29日讯】持续5个多月的中共病毒,对中共政权的打击前所未有。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遭遇全方位危机。近日,一段胡耀邦之子胡德华的专访视频热传,他质问中共最高领导人,究竟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党?

这段胡耀邦之子胡德华专访,最初刊登在《阳光时务》杂志上,《阳光时务》由红二代、阳光卫视集团主席陈平2011年创办,在习近平上台后的2013年停刊。

视频画面显示,受访地点是在北京会计司胡同25号院的胡耀邦故居,一扇红色的门推开,阳光沿着窄窄的走廊一直洒进会客厅,绿布沙发、白瓷水杯、红色茶几,时间在这里仿佛定格在八十年代。

墙上挂着的大幅肖像是这里曾经的主人,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他的三子胡德华在这里接受访问,谈父亲,谈改革,谈开放,核心问题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究竟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党?

胡德华直言:“我们今天还叫改革,但今天的改革和二十多年前我父亲那时候的改革,不一样。”他认为,这种分野,从邓小平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都说三十年改革,但前十年和后二十年是不一样的。改革今天最大的困境仍然是一个问题:为党还是为民?为党是今天的做法,是邓的做法。为民是我父亲他们那时的做法。”

胡德华说,邓小平和胡耀邦的核心区别,在于一个救党,一个救民。在百废待兴时,这两条路是重合的,但是很快分道扬镳,今天的改革,是沿着救党的路线走了下来。

以下是胡德华2012年接受《阳光时务》专访的视频内容:

邓小平的态度就是,“西单民主墙”说党不好,坚决把它关掉。还要抓人。我爸就不同意关。说这个老百姓总要有个说话的地方啊,总要有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地方啊。就是他是“救民”,老邓是“救党”。你要一说党不好,邓小平立刻把你干掉。

所以你看等1986年底1987年初的时候,我爸不因为学潮下了嘛。在学潮的时候我爸也说,对这种学潮不能镇压,要讲理,听学生说什么呀,然后我们亮出我们的观点,老邓就说那不行,还是自由化,自由化就无条件的给他干掉,他们的核心矛盾在这。

所以当时文革结束之后呢,就是整个百业萧条,那个时候“救党”和“救民”是一致的。但是等到经济稍好转一些的时候,大家吃饱肚子了,他有别的要求,要一种表达的权利,你表达的时候,那就可以说东的也可以说西的,可以说好的,也可以说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呢,邓小平就不允许了,你只能说党好,不能说党不好。

那么像我爸呢,他就有一个观点,就是说起码有这个发表言论的自由和权利是应该有的,至于说你的观点对不对,因为这个还有很多论述……“为党”就是今天的做法,“为民”就是我爸他们那时的做法,说完了,所以现在大家一说三十年改革,我说不是这样,前十年跟后二十年是不一样的……

上述专访视频近日在推特上热传,发帖网友提到当下主政者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附文说:“邓小平是为党,胡耀邦是为民。现在,习近平也是为党。”

网友纷纷跟帖评论:

“共产党就不会为民,也不可能为民!”
“请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这个党从开始直至现在,就是一个犯罪团伙,不要跟我说里面也有好人,里面只有狠的和比较不够狠的区别,以前,这个团伙只有能耐祸害自己国家,现在,已经爬升到可以祸害世界了。”

胡德华出生于1949年,90年代离开中共体制后,慢慢成为现体制的批评者。他与李锐、杜导正等中共党内民主派关系密切,屡屡出声批评时政,曾挂名敢言杂志《炎黄春秋》副社长,对中共时局多有批评,在家中接待访民等。

习近平执政的前5年,通过反腐瓦解江泽民派系,削平江系政治山头。为解决经济困局,习又不断清理中共权贵掌控的各大利益地盘。在中共残酷内斗中,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令中共高层继续分化,就连红二代内部也公开分裂。

其中胡德华及邓小平之子邓朴方等红二代,皆与习当局“分道扬镳”。

特别中共肺炎爆发后,当局隐瞒真相,致使病毒肆虐全球,给各国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无法估量。国际上要求中共担责和赔偿的声浪高涨。国内疫情此伏彼起,经济危机空前严峻,中共各派长期积累的矛盾更为激化,反习、倒习一浪接一浪,红二代也加入了其中。

两会前,一封署名“邓朴方”写给两会代表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公开信提出15个问题,全部都是针对习近平的质问和警告。

虽然这封公开信至今也无法证实出自邓朴方之手。但有人认为,这封信呼应了红二代陈平转发的那封反习信,陈平在信中呼吁召开中共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讨论习近平是否还适合继续担任国家领导人。

不过陈平转发的“逼宫信”同样无人认领。在陈平之前,同样是中共红二代的房地产大佬任志强,因发表一篇抨击中共隐瞒疫情掩盖真相的文章被官方通报受查。

有评论认为,这些反习信或文章,有些看似停留在政治改良的基点上,但大多已根本上触及中共的统治根基,彻底否定中共红朝暴政。

陈平早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习近平的地位受到威胁。任志强的那封公开信,自己转发的《建议书》,形成很大的影响,代表了一种民意,反映了“人心思稳变”的政治立场。而学者许章润等人的文章,则体现了官意、民意。

(记者李韵报导/责任编辑:李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