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川普政治高招 媒体陷双重标准

Roger Kimball撰文/原泉编译

左派人士通常缺乏羞耻感(正如他们往往缺乏幽默感一样),这是一件好事。否则他们会发现很难自处。

8月7日,当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在他位于新泽西州贝德明斯特(Bedminster)的高尔夫球场,紧急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四项行政命令时,媒体莫明其妙地很不高兴。

总统已经与国会进行了数周的谈判,以解决中共病毒造成的痛苦和经济困境。(事实上,广告的真实性要求我修改这句话。痛苦和经济困境是由对这种疾病的过度反应造成的,而政府机构的过度反应本身就是对这种疾病的损人利己式的政治化所引发的,它被重塑成一种反川普武器)

由于国会拒绝采取行动,川普挺身而出。他发布命令,规定个人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劳工在年底前不缴薪资税,延长每周支付失业救济金的时间,延长暂停偿还政府资助的学生贷款的期限,并继续暂停从政府补贴住房驱逐房客。

《华盛顿邮报》用这样的标题对这一大胆的行动作出反应:川普试图从国会手中夺走税收和支出的权力。

休‧休伊特(Hugh Hewitt)抓住了这个意想不到的喜剧的核心,他指出“当奥巴马总统开创选择性执法时,媒体精英们都拍手叫好。而被奥巴马总统叫停的法律的权力——移民和边境法——与税收和支出的权力一样,都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力。看看哪些记者/平台试图区分权力很能揭开他们的真面目。如果一个编辑机构谴责@realDonaldTrump的行为,但对奥巴马总统的DACA和DAPA保持沉默,那他们就是虚伪的。”

确实如此。

休伊特接着指出,反之则不然,因为川普所用的是奥巴马开创的先例,而奥巴马的先例还没有被推翻。因此,休伊特总结道,如果你遇到有人对川普“单方面和史无前例的行政行为”等感到愤怒,那么可以理解为“这些人要么无知,要么存心欺骗”(或者,我可以补充说,两者兼而有之)。

从原则上讲,除了免除薪资税,我完全不确定川普的行政命令是否为好主意。我会永久免除薪资税,但我也会废除社会保障,一个在危机时期制定的“临时”政府计划,但它像大多数政府举措一样,变得失控了。一开始时只是一种应急权宜之计﹐后来变成了预期的一种“权利”。

但我怎么想的无关紧要。那些担心川普行政令的宪法合法性的人(右派以及左派都有很多)也许有道理。但那些当年没有反对过奥巴马的违宪行政令的人是没有资格站在法庭上申诉的。

然而,我还是认为政治博客Powerline的创始人保罗‧米伦格夫(Paul Mirengoff)说得很对。也许川普的行政行为超出了他的权限。也许吧。(当然,林肯和罗斯福做的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们的权力。)

但这里真正的问题是现实的,我想历史会同意米伦格夫的观点。他写道,这些行政行动是“政治高招”。

他写道:“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以来,公众似乎总是赞同采取行动减轻苦难的总统,而国会这时不作为。一连串的活动,即使是徒劳或可能产生反作用的那种活动,也会使总统看起来精力充沛和充满爱心。”

“在这种情况下,川普的举动很可能迫使国会中的民主党人达成协议。这一结果对总统来说也是一场政治胜利。”

米伦格夫也是对的,《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对川普行政令的不满﹐是总统干了一件政治聪明事的另一个标志。

我需要把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著名的免责声明编成一个快捷键,即在政治中,一周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也许美国有1,000万人死于中共病毒,也许股市会崩盘,也许中国(中共)会入侵纽约,或者朝鲜(北韩)会对美国发动电磁脉冲攻击。

这种事情是可能的。但是,可能性很小。我们现在观察到的趋势更有可能继续下去。

中共病毒的威胁将持续减弱。即使失业率继续下降,股市也会继续上涨。中共、俄罗斯、朝鲜、民主党、媒体和美国的其它敌人可能会发出武力威胁,当然也会咬牙切齿。但这一切都是喧哗和骚动,毫无意义。

总之,川普连任总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至少从他在拉什莫尔山的精彩演讲开始,我就一直这么认为。

他在8月7日的冷静和富有同情心的行动使他更有可能连任。这些行政令真的是一个“政治高招”。当民主党醒悟过来时,看看会发生什么,那将很有趣。

原文Trump’s ‘Political Masterstroke’ Leaves Press Scrambling to Apply Double Standard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罗杰‧金博尔(Roger Kimball )是《新标准》(The New Criterion)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也是邂逅书局(Encounter Books)的出版人。他最近的著作是《永久的命运:失忆时代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The Fortunes of Permanence: Culture and Anarchy in an Age of Amnesia)。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大纪元时报》。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