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未必得利 良善方能多福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9日讯】《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

意思是说:志节坚贞的君子从不想着福气的降临,可上天偏偏在无意之间启迪他,让他得到福分。奸妄邪恶的小人,虽然挖空心思想着避免灾祸,可上天偏偏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遭受灾难。

所以现代人说,做人要善良。因为,浅薄未必得利,良善方能多福。

【01】浅薄未必得利

有句话说:你以怎样的思想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你。

一个人内心安静平和,不争不抢,温柔地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世界便还之以岁月静好、逍遥快活。

但若一个人终日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蝇营狗苟,还自得其乐,世界终会还之以痛。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熙凤是何许人也?

众人都说她:“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

贾珍说她是“从小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

就是这样一个“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女强人,不仅把她的精明和才干,用在了管家和敛财上,在为人处事上,那也是八面玲珑。

就拿“贾赦要讨鸳鸯做妾”一回来说,王熙凤都能把自己的婆婆邢夫人耍得团团转,转眼还在贾母那里得了夸奖,把自己表现得特别会治家,特别会办事儿。

这就是凤姐的本事,实则她做的每一件事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自己精打细算,却会让人觉得是在为我考虑。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狠角色”,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呢?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固然精明,却也是实打实的浅薄之人。浅薄之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其它一切皆是浮云。于是便只会为了那点利益去钻营,去投机,渐渐地也便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心性。这样的人,福气也只会离她越来越远,越来越淡薄。

古语道:着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做人,不必太精明,有时候装装傻,保持一颗简单的心,福气不请自来。

【02】良善方能多福

《道德经》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无心求福,福气却总在不经意处降临在他身边。

清朝有一位大臣,叫潘世恩。陈康祺的《郎潜纪闻》称他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人。而他的福气,得感谢他有一个乐善好施的父亲,潘翁。

在整个吴县,潘翁名声在外,人称“潘善人”。

话说,潘翁有一天在郊区散心闲逛,看见在凉亭中有个老人要上吊自杀,急忙上前制止,询问原由。

老人说:“过几天我就要为儿子娶媳妇,就向亲戚家借了三十金,今天去城里买衣服,结果被小偷摸去了,没脸见家人,故而寻死。”

潘翁劝解了老人一番,拉着老人进了城,向熟识的商家借了三十金送给老人。老人大为感动,磕头拜谢,问潘翁的姓名,潘翁也没告诉他就走了。

过了几年之后,潘翁为死去的先人寻找葬地,偶然领着风水师来到光福镇。风水师相中了一块貌似“二龙抢珠”的水中土墩,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

然而,二人四处打探,都没有打听到地主人的姓名,就到一家酒馆中歇息。而巧合的是,小酒馆柜台前的老人,竟是几年前潘翁赠与黄金的那个老人。更为巧合的是,潘翁所要找寻的“风水宝地”的主人,正是这位老人。

老人二话不说,就要将这块地送给潘翁。潘翁不同意,和老人商量价钱,老人也不同意,再三推让。后来二人就把以前那三十金,重新写下收据,交给了老人。

等到安葬了先人以后,潘世恩逐渐显达,果然像风水师说的一样,家中出了潘世恩这个状元,并位极国相。

这正是有识之士总结的:阴地不如心地,心地好,阴地才会转好。

《了凡四训》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感悟:世上哪有什么天生富贵?倘若有,便是得自天生而始终如一的良善。

人活一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刻意求福,而福气自来。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