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3月21日讯】中美高层会谈,原定“简短开场白”,在媒体的摄像机前,杨洁篪却出人意料地发飙,先战狼式的一口气讲了16分14秒,翻译之后,又讲了3分26秒。相比而言,在杨之前发言的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别只讲了2分27秒和2分17秒。在杨之后,中共外长王毅发言,讲了4分09秒。
鉴于杨洁篪的冗长评论严重超时,布林肯建议在场的十几名记者留下,以听取美方回应。美方回应之后,媒体该撤离了,但是这时杨洁篪直接转向电视摄像机,并用英语说“等等”。然后,他再次开始了对美国政策的冗长批评。此外,荒唐的是,中共央视宣称,美方发言严重超时。
有评论指,中方代表似乎已经把重点放在“公开演戏,而不是实质性(内容)上”,“专注于公共戏剧(表演)和夸大性的表演”,因为“夸大的外交演讲通常是针对国内听众的”。
杨洁篪年逾70,有人给以“温文尔雅”的性格评价,曾先后在驻美大使馆工作过12年,对美极为了解。其上述表演,固然有演戏,但演戏目的,是借题发挥,声色俱厉地想给美方划出“红线”。这种看似拙劣、莽撞、赤裸的宣示,其实是中共惯常的拿手好戏,欲借此给美方一个“下马威”。
就演戏而言,与杨洁篪相配合,19日中午12点左右、下午约1点和下午4点,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等网站发布3张“文宣”,第一张写杨洁篪在会上的发言,“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以及英文“STOP INTERFERING IN CHINA’ S INTERNAL AFFAIRS(停止干预中国内政)”;第二张是王毅的照片,配上文字“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最后一张则是将1901年清帝国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照片,与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照片作“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并在帖文内写下,“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杨洁篪如此演戏,在外交上是极不寻常的,已不是“外交”而是“战交”了;他为美国划“红线”,远远超出了他的个人权限,他这是奉中共当局之命而行。
中共当局当今对美的战略判断,概括而言,有三:第一,美国正在衰落中,大瘟疫和2020年大选争议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第二,中美实力对比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经济规模可能提前到2028年超过美国);第三,中共高层定调美国是中共的最大威胁,必要时对美“亮剑”。
中共对美战略态势,正从川普政府时期的被动、防守、收缩,转向主动、进攻、扩张。这个转变,表现在习近平的如下两段话中——“时势论”和“平视论”。
第一段话,今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第二段话,今年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习讲:“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习讲的“平视这个世界”,实质就是“平视美国”。
习的“时势论”和“平视论”,直接驱动着中共的“战狼外交”。正是中共最高层的耳提面命,杨洁篪才敢抛开外交惯例,在拜登上台后的首次中美高层会谈中发飙。
杨洁篪的发飙,意味着中共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已经相当严重了,而且中共本身也不屑隐瞒了。
这里举中共两个智囊的讲话作为佐证。第一个,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被网民戏称为“国师”和“政委”。2016年7月23日,金灿荣在广州举办讲座,主题为“中美战略哲学”,洋洋洒洒地讲了整整两天。其中说到:“以后老外问你什么是民族复兴,你就用双百年来回答。但是我相信对习总来说民族复兴就是超英赶美,就是做一把手”;“目前有全球战略的就是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习主席上来以后提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原来我们攒力量不敢用,习主席是一个新的领导,他敢用,这一点不一样,再大的力量不敢用也没用,习主席就是敢用……”
第二个,时殷弘,国务院参事,研究中美关系最受学术界看重的教授。2020年12月23日,由笹川和平财团、美中新视角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中美关系下一站”的中日连线演讲中,时殷弘说:“假如中国能在已有的战略军力所谓‘井喷式腾升’之后,适当但显着地放慢战略军力建设的高速度,那么美国对华军备竞争很可能得到缓解”;“就中国而言,第一,必须坚决足够和较持久实施战略军事收缩——在南海、台湾和军备竞争方面,以此作为基本的谈判条件,谋求拜登政府迟早相应地收缩,以便促成中美之间新的战略稳定,争取分化美国政界的对华态度,争取国际社会其他尽可能多的国家对中国有较多同情和理解。”
从金灿荣和时殷弘两人对比鲜明的观点论述中,中共的威胁和野心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了些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