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14日讯】近期,在中共“东升西降”、“平视世界”的宣传背后,“躺平主义”在网络热传,引发外界关注。
中国社群平台“百度贴吧”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文章,在4月起引发热议。
这篇文章称,“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因此,“躺平主义”被视为中国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声反抗。不少人选择“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及“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等。
“躺平主义”受到官方挞伐。例如,中共共青团中央5月便在微博上发布一则“当代年轻人从未选择躺平”的文章,反驳“躺平主义”;新华社等官媒也同样撰文批评;中国社交网站豆瓣更将多个“躺平”相关讨论组关闭。
中央社13日发表文章,题为“当中国平视世界遇上躺平主义 战狼面具难掩疲惫”。
文章中称,今年刚满30岁、在北京从事留学考补教工作的Jeff是“躺平主义”的信奉者。他强调,“躺平”并不是“反抗”,只是对现实压力的“不再反抗”。
他说,早在2018年开始,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出国留学人数便有下滑的迹象,去年更因为疫情而锐减,连带影响到他的工作。“出国留学的人少了,选择在国内考研、读博的人更多了,你觉得之后的就业市场会是什么状况?”
因此,Jeff说,虽然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且具有“令人称羡”的北京户口,但他仍选择不买房、不结婚,“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状况了。”
被问到会不会觉得这种对生活的无力感与强大的民族自信产生矛盾时,Jeff深思了一会儿说,“过日子时,难以喘息的压力,是真实的。你们总爱说我们是战狼,但在狼窝里,狼还是会打盹、偷懒的。”
此前,美国之音引述中国金融学者的分析说,“躺平”是一种“无奈的积极主义”。“与其蠢动、盲动,还不如不动。你说民企人家真正做大,你又把他给抓了,像是马云、孙大午,你能做他们那么大吗?做那么大又怎样?还不是完了,不如不做。”
该学者表示,“躺平”的人,通常是很温和的人。与那些因工作、生活压力跳楼自杀的社会案件相比,“躺平”省下很多维稳经费。
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林宗弘分析说,“躺平”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阶层的不流动,从而导致整个国家流动体系停滞不前。
林宗弘说,整个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僵化,没有社会流动,人们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成功,努力也白费力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年轻人不再对未来抱持希望,恰恰与习近平的“中国梦”背道而驰,形成了“人民躺平、国家在做梦”的讽刺状态。
他认为,“躺平”是中国年轻一代生活困境的现实写照,但还谈不上“觉醒”,因为中国不允许集体行动,所以只能够集体不行动,作为消极抵制。
(记者刘明焕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