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海运大混乱 中国捡了大便宜?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16日讯】对于国际海运业,可能很多朋友比较陌生。如今的国际海运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很多海外国家的港口集装箱(货柜)是堆积如山,而中国的各大港口却是“一箱难求”,一些海运航线的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大约10倍,但是外贸企业还是抢不到集装箱。

那么,这又和我们这些普通民众有什么关系呢?关系还不小,因为更高的运输成本,很可能带来通货膨胀,而最终的买单者就是消费者。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为什么全球集装箱短缺?这种状况要什么时候才能缓解?以及为什么说,印度疫情正在冲击全球的航运业?

“一箱难求” 运费飞涨

中国集装箱短缺的问题,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但是今年变得更加严重了。从媒体报导中看,20呎的集装箱价格,已经从去年上半年的1,600美元,涨到现在的3,600美元;而热门的40呎集装箱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950美元,不但价格全部翻倍,还创下了历史新高。

伴随而来的就是集装箱运费飙涨,运输成本急速上升。比如:Drewry航运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从上海到荷兰鹿特丹的40呎海运货柜的平均运价,已经上涨到了创纪录的10,522美元,比过去5年的平均运价高出547%。

而且,目前的运价还在飙涨,一天一个价,各路航线都在上涨,运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的货运代理人不但忙着抢箱子,还要忙着抢货轮的仓位,现在的形势下,如果不是VVIP,有钱也不一定能抢到。

因为全球有80%的贸易产品都是走海运,所以海运运价的飙涨,势必会拉高像是家具、玩具、汽车零件、咖啡、砂糖等等用品的价格。零售业者只能选择停止贸易、提高售价等方式应对。可能海外的一些朋友们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各种商品都在涨价。以前,海运运费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因为运费只占产品出口成本的一小部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运费已经不断创下新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集装箱的短缺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全球各地的货运需求非常旺盛,但是供应链还没有完全恢复,因为中国最早复工复产,所以导致全球对中国出口的依赖加强。

比如在美国,政府发放的疫情补贴和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了消费需求,但不能外出和旅游的美国人只能待在家中,就转向居家消费、网上购物。有研究公司分析,从去年9月到11月,用集装箱从亚洲运到北美的运动器材,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燃气灶、电炉和烹饪设备的货运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几乎翻了一番。消毒剂的运量更是疯狂,增加了6,800%以上。

我们知道,这些商品大多是在亚洲或是中国制造,所以就有大批货物从中国或是亚洲运往美国。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集装箱在亚洲短缺,而在美国、澳大利亚、或是英国等港口却是堆积如山。

但是在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出现了用工短缺,尤其是港口操作人员、拖车卡车司机和相关物流人员等等,所以世界各地的港口还不能正常运转。所以,中国的货物运到欧美国家的港口之后,没有人来卸货,只能停留在港口。

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集装箱因为港口拥塞,还有前一段的苏伊士运河事故而被严重拖延,另外,各种疫情防控措施也拉长了清关、卸货的时间,拖慢了集装箱运输的周转速度,导致世界各地的货运延误。通常,货物从上海运到洛杉矶是需要14天时间,但是现在要33天,但是航行时间没有变,多出来的时间都在等待卸货上。

不仅如此,由于船期紧张,中国船舶在海外港口卸完货后,往往需要迅速掉头返航,所以没办法等到全部空箱装船就得离开。媒体报导说,目前中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就只有1个返回,所以,有大量的空箱在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区积压。

大家知道,在疫情爆发初期,全球的口罩需求非常大,但是现在,运到非洲和南美等国家数百万口罩的集装箱,仍然空置在那儿,没人收回,因为海运公司已经把它们的货船,集中到连接亚洲和北美、亚洲和欧洲的最紧俏的航线上了。

也就是说,集装箱在全球的分布出现了严重不均衡,主要是由于散落在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回流不畅才导致的。目前不少集运公司也在积极将空箱调配回中国、越南等相关出口需求旺盛的亚洲国家。很多航运公司都已经明确,尽量不收回程货,加快返回亚洲国家港口的速度,当然目前高涨的运费,也已经可以覆盖空箱的返程成本。

这一波集装箱的短缺,对各个国家来说,都不是好事,也给很多外贸企业的营运带来极大的困难,导致很多企业不敢贸然接单。而受益的可能就是集装箱的供应商,还有各大航运公司了,那么,这种情况能否缓解呢?

中国主导集装箱制造 各企业正在扩大生产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制造国家。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干货集装箱的96%以上和冷藏集装箱的100%都由中国工厂生产。中国最大的三家集装箱制造公司,分别是中集集团(CIMC)、东方国际(DFIC)和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CXIC)。在今年第一季度,只这三家公司,就生产了全球大约82%的集装箱。

为了应对集装箱紧缺,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也在增加供应。而目前中集集团的集装箱排产时间是“611”,就是每周工作6天、每班11小时运行。前几天,中集集团还表示,订单饱满,已排产到第三季度。

按中集集团的说法,现在集装箱全行业的每月最高产量,可以做到40多万个TEU。这个TEU就是指一个20英尺的标准货柜。那就意味着,全行业今年一年的产量可达到480万个TEU,比往年的最高年产量已经高出60%左右。

尽管集装箱的产量在增高,但是中集集团的董事长麦伯良认为,今年集装箱行业“一箱难求”的情况还是很难解决,从需求端来说有可能创下历史新高,很可能会保持产量和价格同时上升。

和中集集团的预测相似,美国两家顶级的公共集装箱租赁公司,Triton和CAI也认为,集装箱供应紧张的情况可能要持续到2022年,因为今年生产的集装箱,一部分是用来弥补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低产量;而CAI公司还认为,中国的工厂可能正在控制生产,为的是保持新箱比较高的售价。

那么,集装箱紧缺带给生产商的利润如何呢?从财报来看,去年,中集集团旗下集装箱板块全年取得的净利润大约是20亿元,同比增长了1350%,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准。看来,集装箱的短缺,确实让生产商大获其利。

集装箱短缺的问题,目前看来,短期内可能很难解决了,而且,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全球的疫情状况,只有等到各国生产和贸易活动都恢复正常后,才能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在这其中,印度的疫情又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印度和东南亚疫情 冲击制造业供应链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海员来源国之一,但是目前印度的疫情正在冲击全球的航运业。

根据国际航运公会的统计数据,全球总计大约160多万名的海员中,有大约24万人来自印度,占比为15%。比如:堵住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船上全部25名海员都是印度籍;而在去年2月份时,曾经爆发疫情的日本“钻石公主号”上,所有132名海员也同样都来自印度。

因为印度疫情大爆发,目前,各地的船东坚持要求海员在签署上船合同之前,必须接种两针疫苗,但是因为疫苗缺货等问题,印度政府不得不几次推迟接种时间,这就增加了印度海员工作的不确定性。

而且,一些印度海员也可能上船之前的检测是阴性,但是上船之后就成了阳性,这也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不少海运公司也开始拒绝印度籍海员上船。

更加严重的是,目前多地港口已经限制印度海员换班、甚至拒绝船只入港。新加坡港口和阿联酋的富贾伊拉港都是非常重要的海上枢纽,但是目前都已经禁止从印度出发的海员换班。

但是在《海事劳工公约》里规定,海员在海上连续工作不能超过11个月。但是疫情期间,已经有不少海员在海上滞留了15个月以上。长期被困在海上,无疑会对海员的心理、供给、医疗等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全球海事劳工危机,而且,海员人手的不足,也会影响到货轮的排期,就会对供应链造成冲击。

另外,印度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制造业大国。但是因为疫情反复,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产业链受到冲击,很多工作没办法如期完成,一些订单,不得不被迫取消,流回中国。

比如,印度的纺织业比较发达,但是因为纺织工厂之前感染率高,造成了大部分停工减产,很多工人都回老家了,老板想开工也找不到人,导致纺织订单大量回流中国。

不过,这些订单虽然提升了中国的出口,但是因为这些回流订单大多生产的是低端产品,本身的利润就不高,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也在一路上涨,也带动了坯布、面料、印染这些环节跟着上涨,所以企业也不一定能赚钱。而且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的订单回流只是暂时现象,不会持久,一旦疫情受控,订单还会回到印度和东南亚,因为那里的成本更有优势,利润率更高。

中国出口是否长期向好?

我们看到,今年以来,中国的出口数据依然强劲。但是,我们财商团队的投资顾问德山先生认为,中国的出口未来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

因为中国目前的出口,更多是受益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以及印度和东南亚这些国家,供应链受到疫情冲击而带来的出口替代效应,可以说是“捡了一个便宜”。但是,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冲击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等。

而从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来看,今年前5个月,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30.1%。但是5月份的出口增速已经回落,同比增长仅是18.1%。

而且,中共官方5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51%,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一些分析认为,大宗价格上涨对企业订单和库存行为产生了负向冲击,而从细分数据可以看到,订单指数继续下行,出口订单回落更快。

另外,全球经济向好,美国的PMI升到61.5%的历史新高,欧盟制造业PMI升到63.1%,都是历史新高。而且韩国、越南5月的出口增速都在40%以上。可以预见,随着其它经济体的疫情平复,订单也会从中国逐渐转移到其它国家。

而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看到,从5月份开始,中国广东的疫情再度扩散,已经影响到了深圳的盐田港和蛇口港的运作。而盐田港是中国的第三大港口,也是全球第四大港口,角色相当吃重。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出口,还需要特别关注疫情扩散形成的潜在风险。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绘图:R1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