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印太经济框架启动 中美或有一战?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26日讯】本周一,首次出访亚洲的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被认为是“剑指”中共。那么,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提出了什么目标?和之前的两个贸易协定CPTPP和RCEP,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影响呢?

另外,中共的“清零”防疫政策,不仅导致苹果公司、Airbnb(爱彼迎)等外资准备撤离,也导致中国正在面临裁员潮和企业倒闭潮,国际金融机构也都再次下调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那么,中国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内容。

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抗衡中共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不仅是他作为总统首次出访亚洲的核心内容,也是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除了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之外,该框架的首批成员国,还包括澳洲、汶莱、印尼、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一共13个国家。这些参与国,一共占到了世界经济的大约40%。

不过,这个印太经济框架中,却没有中国,但是美国官员也提到了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比如,“为印太国家,提供面对关键问题时与中国不同的方法”;再比如,“独立于中国的安排”。简单解读,那就是,这个经济框架做的都是“反制中共”的事儿。

据《纽约时报》报导,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四个主要目标:协调努力以确保供应链安全、扩大清洁能源、打击腐败,以及为更大的数字贸易铺平道路。13个成员国将获准在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个方面谈判协议,而不必对所有领域都做出承诺。谈判范围应当在6月底或是7月初之前划定,拜登政府希望能在一年到一年半之间敲定协议,然后提交到每个政府进行批准。

这之前,美国前总统川普曾经在2017年的时候,以损害美国制造业为由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TPP。结果日本接棒,将TPP改革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也就是CPTPP,在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缔约国包括日本、加拿大、澳洲等11个国家,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所以,拜登的这个新倡议,也是为了填补美国退出TPP之后留下的空白,是美国和亚洲国家建立经济关系作出的新尝试。虽然日本、新加坡和其它国家,希望美国能重新加入TPP,但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已经表示,TPP的“最大问题”是,在美国国内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

提到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我们还要提到另一个RCEP协议,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因为在去年11月时,中国已经和日本、韩国以及东盟(ASEAN)等15个成员国签署了RCEP协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而目前的这个印太经济框架,13个成员国中,有11个都加入了RCEP,其中7个成员国,也同时加入了我们刚才说的CPTPP。

拜登提出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是希望以此来提高全亚洲在环境和劳工等方面的标准,并希望用这个平台来对抗中共的影响力,但是,印太经济框架,并不包括谈判降低关税的计划,也不包括清除市场准入壁垒的广泛措施,所以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只反映了各成员国,在和印太地区有关项目上的合作意图,所以对有些国家来说,缺乏吸引力。

不过,对韩国来说,因为韩国没有加入CPTPP,所以加入印太经济框架,能够让韩国参与制定新的规范,扩大作为“全球中枢国家”的作用。韩国新总统尹锡悦也提到,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如果韩国被排除在外,国家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另外,和CPTPP以及RCEP不一样的是,美国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寻求在供应链韧性和数码经济等方面,和其它国家展开合作。而外界也在猜测,所谓的“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实际上是供应链重组的代名词,目的是要把中国挤出供应链。

虽然,印太经济框架是否会给成员国带来实质利益,还有待观察,但是无论如何,中共已经把它视为一种威胁。事实上,在两星期前,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已经在和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的副首相进行视像会晤时,在没有点名美国的情况下,提到了有人把“冷战思维”引入亚洲,煽动制造“阵营对立”,还提到亚洲国家要共同进行抵制。但是,基本上,影响力较大的几个亚洲国家都加入了印太经济协定,中共还能拉着谁共同抵制呢?

另外,拜登在23日访问日本时,又来了一次“失言”,或者说是“暗示”,在回应记者提出的,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是否准备“保卫台湾”时,拜登回答说,“是的,这是我们做出的承诺。”

显然,拜登的回答给中美紧张关系又火上浇油了,但白宫官员随后澄清说,美国的对台政策没有变化。

只不过,拜登的这种所谓“失言”“口误”,之前已经发生过两次了,这次是第三次。所以,这更像是有意的“口误”,目的就是让中共了解美国的底线,有所忌惮,而且就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也只有一个人可以命令美国来保卫台湾,那就是美国总统,所以,美国总统的真实想法才最主要。因此,有台湾专家认为,拜登多次重申的言论和美国盟友关于台湾的声明,标志着一种转变,就是美国正在从所谓的“战略模糊”走向“建设性清晰”。

可以看到,无论如何,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目的都非常明显,那就是,要在印太地区组成一个新的经济集团,以抗衡中共的影响力。这对中共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供应链加速转移 “清零”重创中国经济

虽然,印太经济框架确实有可能促进供应链加速从中国撤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自己的“清零”政策,就已经在导致供应链加速重组了。

比如,《华尔街日报》报导说,苹果公司已经告知一些代工制造商,由于中共政府实施严格的防疫政策以及其它一些原因,该公司希望将生产扩大到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知情人士提到,苹果公司在考虑中国的替代选择时,特别关注印度和越南这两个国家,苹果公司已经有一小部分生产是在这两个国家进行。

《中国新闻周刊》也报导,由于原材料、海运成本翻倍,外贸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再加上去年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订单量也随之下降。今年3月,中国的出口份额,已经回落到了去年3月份同期水平,订单主要转移到了东南亚。此外,墨西哥、土耳其等地区,由于距离欧美国家有地缘便利优势,也成为产能和订单转移的热门目的地。中共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份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是14.7%,4月份更是大幅下降到3.9%。

另外,民宿和租赁公司Airbnb(爱彼迎),也计划关闭在中国的国内业务。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有知情人士提到,严格、持续的防疫封控措施,导致在中国经营旅游业务的成本越来越高,Airbnb公司认为,不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市场研究公司AirDNA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Airbnb在中国的活跃房源有50多万套。

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不妙。据彭博社报导,5月24日,瑞银以防疫“清零”政策的影响为由,将中国GDP全年增长预测,从4.2%下调到3%。稍早前,摩根大通,已经将中国全年增长预测,从4.3%下调到3.7%,并预计第二季度经济,会因为防疫限制措施而大幅萎缩。此外,渣打银行、彭博经济研究、高盛集团和花旗集团,也都在上星期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估。

另外,在疫情封控的重灾区上海市,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超过六成(61.5%);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7.3%。另外,4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

虽然目前,上海宣称正在逐步复工复产,但是,不少打工者刚复工就被解雇。有上海业界人士就提到,上海很多企业,要支付停业期间的房租和员工薪资,各行各业处境越来越差,目前还仅仅只是裁员潮的开始,到真正解封和复工之后,裁员高峰期才会到来。

目前,别说是中小微企业了,就连互联网大厂也撑不下去了。比如,关于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知乎、华为等等公司裁员的消息,是一波接一波,而美的、以岭这样的传统企业,也都宣布了裁员计划,甚至,一些地区的公务员,也将迎来降薪、年终奖停发等等。

财新网也引述北大教授卢峰的话说,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已经远超欧美。4月份的16~24岁青年失业率,在中国高达18.2%,欧洲是13.9%,美国是8.6%。而且自2021年中以来,美国和欧洲的青年失业率都在持续下降,然而,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却在从2021年10月份以来加速攀升。

不过,大家看到,如此糟糕的经济状况,经济学家反而不说话了,以至于有一篇文章说“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而且,这篇文章还引起了一向低调的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的关注,还在朋友圈转发和打赏了这篇文章,还因此引发了一波舆论风暴。

学者张铭就提到,马化腾在网上发言,基本上等于哑巴说话,连哑巴都说话了,可是大事不好。也有人评论说:“胆小如鼠的人,也忍不住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内心之块垒,这十几年也是罕见吧!”

那么这篇《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的网络文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文章提到,在为中国经济疾呼的问题上,中国经济学家做的、说的,远不如《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并点名批评中共主席习近平的经济智囊李稻葵说,一个顶级经济学家不操心经济议题,却大谈过去两年抗疫的伟大胜利,是为每一个百姓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天。

但是,遭遇这样的批评,估计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是很无奈、很委屈。李稻葵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还在讲,中国经济在未来5年,将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现在却开始拍“党”的马屁了。可这也不能全都怪他,毕竟不少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比如:经济学家任泽平被微博、微信禁言后,现在已经亲口承认转型为“情感博主”了;还有交银国际的首席策略师洪灏,在微博、微信被封号之后,本人也被迫辞职了。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谁还敢真的“关心”中国经济呢,当然只有“叼盘”高手胡锡进了。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