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美智库:中共经济胁迫他国收效甚微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3月27日讯】中共当局经常利用禁止一国的商品进口,作为外交报复的手段,试图让对方屈服。但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些手段其实无法发挥效果。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3月21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从2010年以来中共对8个国家使用胁迫性策略后的情况发现,中共对于不听话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或其它惩罚性措施,效果不佳,反而促使一些国家向美国靠拢。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邱万钧 :“任何的经济行为应该是本于互利的这种交换,任何的使用政治手段或者是非经济手段来介入经济的交流,恐怕到最后只是会扭曲整个市场,甚至就是说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经济是一个互利的行为,那当这个对手发现交易的另外一方不是用一个理性的手段、理性的思考方式,来去处理他们的交易的时候,他自然会倒向别的地方。”

研究对象包括日本、挪威、菲律宾、蒙古国、韩国、澳洲、加拿大和立陶宛等国家。这些国家采取了被中共视为挑战领土主张、安全或其他立场的行动,因此遭到贸易胁迫。

研究显示,虽然中共施压给这些国家的某些公司或行业带来痛苦,但事实证明,中共并没能让这些国家的政府改变对中政策,反而落下口实,让一些国家采取更强硬的对中路线。

例如,韩国批准美国部署飞弹防御系统“萨德”(Thaad),中共因此关闭韩国乐天企业旗下几乎所有商店,暂停韩国生产的电动车补助,但韩国的回应是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和印度的经济联系。澳洲也是一个例子。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这个病毒溯源也不是澳洲提出来的,澳洲比较早提出来,然后就不进口澳洲煤,但是中国由于那个大量的发电厂需要的澳洲煤,因为他们的发电机组已经是按照澳洲煤的标准来调价的,所以导致我们说的2021年的时候,中国的电荒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学者表示,疫情之后,中国在世界产业链的重要性已经降低,加上俄乌战争还在延烧,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都使自由企业更加倾向跟欧美合作。

黄大卫:“疫情之后,其实2020年一开始是由于中国率先恢复生产,它向全世界提供产业,但是同时它也偶尔会进行封厂,也会导致全世界供应链的断链,所以后面刚好也是趁着中美贸易战跟中欧的关系紧张,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也搬离中国,所以中国在全世界世界工厂的重要性是相对减少,所以在经济方面很多国家并不太惧怕它。”

研究报告指出,中共还会继续使用这些措施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因为经济胁迫的风险较低,可用以维护自身的影响力,并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共认为的核心利益站稳脚跟。

黄大卫:“美国跟欧盟在对北京的态度方面,近年是变化比较大的,尤其从那个川普发动的那个中美贸易战之后,就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他们就对中国采取强硬。一开始他们是一个战战兢兢去尝试一下,越来越多欧美国家发现,并不一定要按照北京的玩法,而是自己觉得用一种比较强硬的对抗措施,反而有时候得到形成效。”

评论认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动摇,经济也弱化,几乎没有谈判的本钱。

黄大卫:“过去中国刚开放,各种市场水很深,例如同样的商品在美国卖的价钱利润可能只有10%,在中国可能30%、40%都有可能,而且中国很多时候它是垄断的,例如华尔街跟中国北京的一些协商,所以在中国很多投资各方面得到超国民待遇。所以这种东西它越来越少,它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

邱万钧 :“中国原来成为世界工厂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低廉和充沛的劳动力。可是现在中国的整个生育率急剧的下降,然后中国人口的老化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中国有城市户口的制度,限制了人口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流动限制的话,自然劳工的技能水准可能提升就会受到影响。”

报告也指出,美国可以透过帮助盟友和合作伙伴加强供应链的韧性,并透过谈判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提供市场准入。美国还可以为遭受中国惩罚措施的国家提供贷款和其他支持。智库认为,这些复原力和救济措施的共同目的都在让中共在行动前三思而后行。

编辑/黄亿美 采访/常春 后制/李沛灵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