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借新还旧恶循环 中国地方债务超越去年规模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2日讯】今年前11个月,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9.14万亿元,远超过2022年全年发债规模7.4万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为4.59亿元,同比增幅82%,而这些数据只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地方政府无力支付利息和本金,不断的借新还旧,恐怕会迅速演变成全国性的金融危机。

三年疫情重创中国实体经济,再加上席卷全国的房地产危机,让中国地方财政危机雪上加霜。

今年前11个月,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总额高达人民币9.14兆元,其中一半用于偿还旧债。整体发债金额不但创下同期新高,还远超过2022年全年发债规模7.4兆元。

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现在地方的债务本身就很多,那么再加上房地产的颓靡,所以收入减少,就是土地财政的方面收入减少。那另外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关系,所以积累了很多的医疗相关或社会相关的支出。所以整个地方的负债是越来越多,而且应该是很难可以还清。所以在今年的4月,那个贵州就已经出现问题。”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经过多年无节制的借贷和支出,全国各省市累积大量隐性债务,危机问题已到了紧要关头。没有人知道中国隐性债务的实际规模是多少,当局正试图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潮的出现,以免破坏金融业的稳定。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中央和地方的债务,官方的债务现在基本上是40万亿了,这是公开的债务,还有隐性的债务,地方隐性债务大概要超过60万亿,这已经是个定时炸弹了,随时可能爆炸。那么中共现在其实是没有办法进行化解的,它现在只是通过财政手段来往后拖,同时它又进行了金融化债,比如说强行要求五大国有行对这些债务进行借旧还新,进行债务置换,但是这就把中国的金融系统也给拖进来,迟早也会把它拖垮。”

11月30日,根据中共当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首次突破人民币40兆元关口。

分析认为,长年累积的地方债和大型国企与房企巨头财务状况息息相关。近年来,国企与房企债务问题已严重冲击地方政府财政,是地方债急遽上升之主因。

王国臣:“地方政府能做的就是裁员跟减薪,那这种情况下的话,中国大陆的消费跟投资应该都会进一步的下降,如果限制后续的新增债务的话,那么地方政府推动的投资也会受挫。现在美中科技战或经贸战,他们又强调要发科技自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需要政府的前期投资跟补贴,所以这个窟窿其实是会越来越大。”

面对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北京当局正试图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潮的出现,以免破坏金融业的稳定,但目前似乎还看不到效果。

王国臣:“他们的债置换之后,反而是比较轻松的,表现在第一个,期限的拉长;第二个是宽限型的拉长;第三个,付利息也是下降的。不过这样的做法当然会有后作用,也就是说,最明显的是整个地方政府或乃至于中央的国债的利率是往下走的时候,那跟美国在升息就形成一个强大的反差,也就是会造成整个资金的进一步的外流,人民币的贬值,所以这也是最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由于你发新债是意味着你是用预期未来经济的快速成长,能够有预期的偿还到目前欠的债务,就是把债务摊长、拖长了。但这种东西要是经济成长并不符合原来预期的这么高的话,那债务就会变成越积越高,或者是经济成长赶不上利息的增加,跟过去的债务的一个累积,那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2月5日,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将中国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加深、地方政府债务激增等削弱了经济成长势头,疫情后经济难以实现强劲复苏等等。

编辑/黄亿美 采访/易如 后制/Tony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