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荟萃|历史人物】王昭君

王昭君,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左右),出生在西汉时期南郡秭归县的一个山村里,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区域。

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公元前35年,特别是元帝时期,汉朝派兵协助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匈奴的各个部落后,呼韩邪单于为了感恩汉朝天子,几番的入朝拜见汉元帝,并提出了愿意和汉朝皇室结亲以臣子的身份行礼节,服从汉朝君主的诏令,所谓“臣服之议”。同时,呼韩邪单于也是第一位到汉朝宫廷朝见汉元帝的第一位匈奴单于。

汉元帝是汉宣帝的长子,也称作【孝元皇帝】,他秉持着“忠臣皆有用”的理念,面对呼韩邪单于提出的和亲,加上朝廷众大臣几乎都上奏:“希望皇上施恩予匈奴单于,以救西汉国众生”,因此汉元帝许诺和亲,并决定挑选一名宫女出嫁匈奴,并让人传递给后宫一个承诺:“谁愿意嫁到匈奴去,皇帝就会赐封给这位宫女一个汉朝廷的公主称号。”

据中国古小说集《西京杂记》中的记载:汉元帝时,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秀进来的,这些民间女子们一进了后宫,就会像小鸟一样被关在大笼子里,是小鸟都渴望自由,都希望有一天能步出后宫。所以不少宫女会贿赂画师,把自己画得更漂亮一些,而当朝的皇帝也会常常通过画像来挑选自己满意的宫女做自己的后妃。王昭君不愿意贿赂汉朝廷的画师,而被贬低、 蔑视。

在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求亲时,元帝才发现了王昭君,王昭君不但容颜美丽,而且举止高雅、气质超凡,还弹的一手好琵琶。咱们中国成语中有一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的“落雁”就是形容西汉时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在民间传说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说的是当王昭君的琵琶声响起来的时后,连天上的大雁都会因为听到昭君那奇特哀婉的音乐声以及昭君那美丽的容颜而忘记了飞翔并坠落在昭君的马鞍前。

史书中记载了,在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前几天,汉元帝下旨传呼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到朝廷见面。只见眼前的昭君,芳华卓越、端庄大方,目似秋水,身姿柔美。汉元帝和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被王昭君的风姿震惊了。

只可惜君无戏言,汉元帝无可奈何地封了昭君为“永安公主”,并且选择了良辰吉日让呼韩邪单于、昭君在长安举行了成亲大典。

这一次的和亲使得双方终于放下了一百多年的仇怨,真正建立起了一段友好的邦交关系,缔结了和平盟约。史书中还记载了,当呼韩邪单于与昭君一起向汉元帝行大礼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着王昭君如此的美到心醉,心里实在是既后悔又懊恼莫及,同时对王昭君挺身自愿出塞和番的气魄感慨无限。

据说汉元帝回到内宫,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时,才得知了画像背后的故事。于是恼怒的汉元帝随后以欺君之罪,把贪财的画师废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的到了匈奴后,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夫人。受封为“宁胡阏氏”,王昭君的付出也为匈奴带来了安宁与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从此定居在匈奴。她以贤德和柔顺提醒呼韩邪单于致力于匈奴自身的改善和发展,并亲自把中原的汉文化点点滴滴的传给了位于亚洲大陆北部的游牧匈奴民族。她把汉朝先进的农耕技术也传给了匈奴人民,使他们可以生产自己的粮食和农作工具,在王昭君的教化和引导下,匈奴族的人口越来越兴旺繁荣、国泰民安。

王昭君在匈奴生活了六十多年,深受匈奴百姓们的敬爱。匈奴和汉朝竟也在这六十多年中没有发生过战争,两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大部分都归为王昭君为当时的汉朝与匈奴的和平共处所做出的巨大奉献。王昭君入乡随俗,反客为主。其一生堪称是一位见识卓越、善解人意的奇才女子。她的优雅、才智和贤德更是赢得了华夏后人的敬重与赞颂。

净地书院视频制作部

(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