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专家这么说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04日讯】当人们仰望夜空,总是会看到数不清的星星,但每次看到的数量肯定不一样,因为星星像人一样,也会有出生和死亡的过程。那么,在我们的银河系内,每年会有多少恒星死亡呢?

据生活科学(Live Science)网站报导,有关夜空的星辰变化得多快以及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的问题,美国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的研究科学家德布瑟(James De Buizer)表示,这个答案很复杂。

德布瑟说,首先要澄清恒星死亡的定义。恒星是由核融合(又称核聚变)维持的巨大热气球。核融合会将核心内的氢转化为氦,当这个过程停止时,恒星便会死亡。恒星死亡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其质量。

对于低质量恒星,当核心中的所有氢都转化为氦时,核融合就会结束。在没有核融合所产生的热量和外向压力的情况下,恒星会自行坍塌。在坍塌的过程中,核心的压力会变得非常大,剩余的氦会开始转化为碳并释放能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解释说,此时恒星的外层大气会膨胀并变红,形成所谓的红巨星。而红巨星最终会抛弃这些膨胀的大气,留下被称为白矮星的致密天体。

德布瑟说,银河系中大约97%的恒星,包括太阳在内,注定会成为白矮星

他说,由于白矮星会发出独特的光谱,所以天文学家可以观察到它们。天文学家利用这些讯息,再加上恒星形成率和总数量,借此推算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据估计,每两年会有一颗白矮星形成。

对于质量是太阳8倍或以上的恒星,它们的死亡过程则有所不同。这些巨大质量恒星仅占银河系内恒星的3%左右,但它们的影响非常惊人。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天体物理学研究生波罗斯基(Eric Borowski)说,这类恒星在核心中融合越来越重的元素,最终变得无法抵抗重力而坍塌,其结果是被称为超新星(supernova)的一场巨大爆炸。

NASA指出,超新星爆炸时,其核心会成为中子星或黑洞。银河系内最近一次观测到的超新星爆炸是在1604年,但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每个世纪会发生一次或两次超新星爆炸。

德布瑟总结说,银河系内每年约有1.9颗恒星死亡。了解恒星死亡的阶段是天文学家拼凑恒星生命周期的方式。

大纪元此前报导,大约50亿年后,太阳也会走向死亡,变成白矮星。它需要再耗费50亿年的时间完成结晶化,最终冷却下来变为固体,也就是结晶化的白矮星。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