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中共对欧投资创13年新低 专家:还会下滑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10日讯】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共对欧洲的直接投资2023年再创新低。外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持续下滑,欧中关系因为俄乌战争恶化,中国电动车向欧美大举倾销等,这是背后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及美国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6月6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2023年对欧洲(欧盟27国及英国)的直接投资只有68亿欧元,比前一年又减少3亿欧元,再次刷新2010年以来的最低投资纪录。

报告显示,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最高峰是2016年的475亿欧元,其后一路下滑,2019年疫情前是142亿欧元。去年的投资额还不到高峰时的15%。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郑政秉:“中国过去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的出口的状况一直都不错,但是这两年的状况有点改变,特别是2023年之后,它的经济急转直下。虽然它账面上还是维持了5%左右的成长,但是它真实的状况非常糟,它出口的状况也很糟,所以它整个对外投资的总量也在下降。”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郑政秉表示,除了中国经济衰退之外,中欧之间的地缘政治也在发生变化。此前,北京竭力分化欧美,拉拢欧洲,在英、法、德三个西欧大国集中投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也逐渐认识到了中共的威胁,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中,北京对俄罗斯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让欧洲国家非常担忧,纷纷加速“去风险”,远离中共。

郑政秉:“整个欧洲对中国(中共)不管是叫做decoupling(脱钩)还是derisk(去风险),基本上都慢慢地跟美国靠拢。不管是个别国家(还是)跟欧洲执委会,它们越来越把跟中国的关系视为一个敌对的关系,这也使得欧洲对中国的整个投资,它的审核变得越来越紧、越来越严格。”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则谈到,中共对欧洲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欧美正在加强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第二,双方涉及新疆维吾尔法案等人权或贸易上的纠纷也都在继续。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第三个,我们估计应该是中国现在财政吃紧,所以海外的国企大部分的钱是汇回中国大陆内部的。所以国内的经济不好,它(中共)能够进行海外扩张的动力也就有限。”

报告显示,去年中资在欧洲的购并项目也大减到只有15亿欧元。专家预计,北京的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的趋势还将继续。

郑政秉:“从不管经济面跟地缘政治面来说,对中国的未来都是悲观的。所以如果单纯地看所谓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这个指标看起来,这个数字应该会继续往下面走。”

由于自身经济复苏无力,国内消费市场疲软,中共便大肆向全球倾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锂电池所谓“新三样”绿色产品。欧洲则针锋相对,启动反倾销调查,并计划大幅提升关税来进行反制。

王国臣:“欧洲最主要就是汽车产业,中国大陆的电动车补贴和大量的倾销一定会造成中欧的贸易纠纷的,所以这一块已经是确定的事实,而且欧洲应该也不会退缩。”

报告统计,中共在欧洲电动车相关领域的投资比重自2022年的41%上升到2023年的69%。

2023年底,中国电动车龙头企业比亚迪(BYD)已经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生产基地。由于匈牙利的亲中立场,近两年中共对欧洲44%的直接投资流向了匈牙利。

外界预计,在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即将施加“反补贴”惩罚性关税的背景下,这股中资直接进欧洲设厂的趋势将会持续。中共以个别中、东欧国家为跳板,对欧洲进行渗透、扩张的企图越发明显。

编辑/李谦 采访/骆亚 后制/高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