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中企在南美被割韭菜 华为卖阿根廷牛肉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17日讯】近期,中国企业在南美洲被割韭菜的消息频传,其中搞通讯技术的华为,成为中国最大牛肉进口商的话题,更是在网上引发热议。分析认为,华为难以收回海外尤其是南美客户的美元货款,被迫接受以物抵帐,搞起了进口牛肉的副业。这是中共“一带一路”带来的恶果。

最近,凤凰网刊登了一篇文章,称华为变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牛肉进口商

尽管报导事后被删除,一些转载的网站也被“404”,但仍引发各界关注。

登陆华为创办的莫塞尔商城,可见美食分类里面牛肉、葡萄酒是标配。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全球农产品在售。

新浪公众号“远方青木”分析,华为搞副业主要是为了减少美元汇率造成的损失。

随着2022年美国升息,许多中小国家外汇急速流失,华为的南美客户缺乏美元,只能用本国货币付款。华为被迫将这些外币换成当地农产品回国销售,以免遭遇汇率波动损失。

考虑到牛肉在中国是硬通货,不愁卖,很多抵帐的阿根廷比索到华为账上立刻换成了牛肉。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华为进口牛肉实属无奈,这种以物抵帐的做法也会造成美元储备逐渐缩水,不利于中共政权。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你必须要买我的商品,你要想在我这做华为的5G基站,那你现在就必须要拿我的比索,我没有美元给你。那这个时候,做下来了以后,你的贸易顺差就没了。但是呢是没办法,如果不这样做,华为就没有办法进入阿根廷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的牛肉价格正经历“大跳水”。以往50、60元一斤的牛肉,眼下已降到了30多元,成为众多超市、生鲜档口促销活动中的常客。

据中共商务部披露,阿根廷1-3月的牛肉出口78.6%销往中国,而且均价比前两年显着下降。

这也让很多网友怪罪华为进口大量“抵帐”牛肉,害惨国内肉品相关供应链。

李恒青:“在消费的需求端现在在下降,在下降的同时,结果你供应端还在不断扩大供应量,供需关系就使得产品价格下降,自然会多少伤害到肉牛生产的牧民企业。 但应该说中国经济下滑,然后大家的消费降级,这些因素影响更大。”

不止是华为,在中共“一带一路”推动下,众多中资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南美各国开展电力、采矿和港口等项目。如今,这些投资正遭遇各式各样的挑战。

国企中远集团(COSCO)2019年斥资13亿美元,在秘鲁建设的钱凯港(Chancay)项目,目前就面临着独家经营权被撤销的困境。

原深圳企业家王应国认为,以华为为代表的很多中资企业,都是执行中共海外战略的工具。

原深圳企业家王应国:“它真实做生意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赚钱。它真实的目的是把它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这种输出革命意志,流入更多的其他国家的人民,或者掠取更多的战略资源,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倒不是在乎你老百姓,倒不在乎国内的经济需要什么东西。”

在秘鲁的邻国智利,中国天齐锂业(Tianqi Lithium)也面临类似困境。

2018年,天齐锂业斥资40亿美元成为智利矿业化工SQM的第二大股东。

但近期,智利政府宣布对SQM进行公私合营,与智利国家铜业Codelco成立合资公司,管理最重要的资产阿塔卡马盐湖。Codelco将在合资公司中拥有绝对控制权,并将拿走公司绝大部分利润。

这意味着天齐锂业的投资将被严重稀释,未来收益大幅减少。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有些时候投资过猛的话,当地实际上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达到。所以它这个钱投下去以后,如果不能正常的运转的话,实际上就打水漂。或者换来一些以物换物的,比如像华为换来的是牛肉,天齐可能就是打水漂。但我想它们都是有点急功近利,这也是中共所谓一带一路的一个恶果。”

外界认为,随着南美国家对中资企业的日益警惕和排挤,中共“一带一路”的投资环境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编辑/李明飞 采访/骆亚 后制/钟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