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3月30日讯】明天(3月31日)是黄历三月初三,传统的民俗节日“上巳节”,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早在周朝,“三月三”就有法定情人节的地位,少年少女都会在这一天外出踏青,寻找中意的对象。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叫春浴日、女儿节。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

相传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上巳节在古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天去水边“畔浴”,洗去宿垢,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这种习俗被称为“祓(fú)禊(xì)”。

《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有:“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三月三”在周朝是法定的情人节,少男少女们都要在这天聚会,对山歌,互相寻找中意的对象。而在平时,没有经过媒氏的许可,男女私自相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诗经》中描写,三月三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要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

《郑风.溱洧》中有一段记载,三月三上巳日,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他们手拈兰花,芳香四溢,跳着舞,唱着歌,又一个恋爱的季节到了。

在魏晋之前,上巳节的日期并不固定,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后,才被固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

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西晋《夏仲御别传》形容上巳时的洛阳“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也就是“禊饮”。

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三月三”这天由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作。

唐朝,上巳节成为当时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二》中写道:“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说的正是唐朝上巳节,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饮、郊游的景象。

唐代诗人杜甫也留下了“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

自宋朝之后,上巳日春游宴饮,情人约会的习俗逐渐被禁止,三月三的情人节意味也渐渐被人们淡忘。

但在广西,三月三仍然是情人相会的重要节日,又称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是广西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节日里,少男少女赶歌坡,抛绣球,所谓“山歌传情,绣球传爱”。

(责任编辑:唐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