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共报导的政治局会议仅发布了两项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和第四轮巡视情况,但仍没有提及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内外形势。2025年以来,中共政治局的3次会议都用了避重就轻的障眼法,看上去政治局根本没干正事、可有可无。不过,最新的会议讨论巡视工作时又提到了“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还删去了以往巡视工作强调“习核心”的说法,再度耐人寻味。
巡视工作没有“习核心”了?
中共政治局3月31日的会议称讨论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和《关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生态保护应该仍是凑数的内容。1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就曾讨论过《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个月内两次拿生态保护说事,显得政治局实在无所事事。不过,政治局会议关于巡视工作的内容,似乎有不少看点。
一年前,2024年3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内容就是审议《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二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一年前,中共党魁虽然已经面临各种乱局的挑战,但似乎还没有完全丧失权力。当时的政治局会议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二十大以来部署开展两轮中央巡视。
一年后的这次政治局会议,虽然照搬了一年前关于巡视工作的一些套话,但也有多处显着变化。最明显的一处是没有再提“习核心”,也没有提“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部署巡视工作,一开头就直接称中央巡视组如何如何。
这表明与一年前相比,中共高层权力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党中央”似乎也不再对巡视工作有多大兴趣了,只是用来填充政治局会议的公开内容,以掩盖无法言说的真正议题。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被第二次提及
一年前的政治局会议讨论巡视工作,但没有提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当时的第二轮巡视主要针对中管企业,政治局会议还称“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和“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仅称“存在一些问题”,要求整改。
一年后的这次政治局会议没有对第四轮巡视工作做出上述比较肯定的评价,仅称“发现一些问题”;但第四轮巡视后,政治局会议提出了“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并再次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2024年10月28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曾审议了《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党媒简短的报导中少见地冒出一句话:“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当时北京的政治传言此起彼伏,政治局开会忽然称“能上能下”,引发了不少新的联想。然而,10月25日提前公布的第三轮巡视反馈通报实际轻描淡写,并未公开多大问题,针对中央机关和中管金融企业的第三轮巡视看起来只是走过场,通报措辞不算严厉。
当时的政治局会议也称,中央机关、中管金融单位党建“得到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但同时又突兀地称,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政治局会议更像是在借题发挥,等于证实了种种传闻,表明政治局内部权斗开始走向公开化。
5个月后,2025年3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借题发挥,二度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但又省略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知政治局的内部运作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或者即将发生某些新变化。
反腐不再需要“高压态势”?
一年前的政治局会议还称,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5个月前,2024年10月的政治局会议也继续称,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最新的政治局会议虽然也提及了“反腐”;但没有再提“高压态势”。“高压态势”是习近平曾经常说的话,如今政治局会议不再说了。
相反,最新的政治局会议对巡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称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准确把握政策”,还称要“如实反映问题,强化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
这样的要求实际等于政治局在给巡视工作猛踩刹车,中纪委的权力似乎正在被限制,不能再动辄抓人,也不能再充当某人或某些人清除政治对手的工具。3月26日,中共军纪委副书记唐勇被罢免政协委员资格,应该算是一个范例,过去10年借反腐大量清理异己的做法现在可能行不通了。
哪些领导干部“乱作为”?
最新的政治局会议第二次提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同时还称应“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此次会议讨论的第四轮巡视针对34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2024年10月公布的巡视单位包括:中宣部、统战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台办、中央党校、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妇联、文联、作协、归国华侨联合会、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湾同胞联谊会、宋庆龄基金会、工商业联合会、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新华社、社会科学院、广播电视总台、文物局。
这些单位主要是中共的宣传、人事和统战机构,应由蔡奇和王沪宁分管。政治局会议讨论此次巡视时,偏偏提到了“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不知是否故意有所指。如果此类说法具有针对性,可能意味着政治局内部不同势力之间争斗正酣,甚至出现了此消彼长。
新华社的“低级黑”
3月31日新华社报导政治局会议的同时,也在显着位置报导《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的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似乎继续在维持关于中共党魁的宣传。
这篇文章实际是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在科技大会、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主要还是秘书们写的稿子。当时的讲话强调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和所谓的“举国体制”,谁都知道是空话、套话,但没人愿意说破。
3月31日,新华社在显着位置还刊登了另一篇文章《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文章承认,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还称民营经济“拥有与生俱来的市场基因”,创新者争相驶向“新蓝海”。
这篇文章和《求是》杂志的习近平文章唱了对台戏。民营企业引领了主要的技术创新,但中共搞的“举国体制”就恰恰走了相反的道路,硬把资源都塞给了国有企业和国有机构;民营企业基本捞不到,只能靠自己。“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就更是一句笑话。
政治局会议称要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新华社表面上在宣传中共党魁,同时却在揭丑,等于抛出了中共最高层“乱作为、不善为”的一个典型事例,颇有些“低级黑”。
北京的传闻正一个比一个惊悚,中共党媒不知所云,政治局会议似乎又添了一把柴,新的政治地震恐怕又要来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