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回顾:加拿大选举启示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04日讯】加拿大选举结果揭晓 原本会下台的自由党继续执政 川普一手造成;川普新政一百天 美国朝野怎么看?刚刚退还飞机 北京又宣布要跟波音合作;俄国劳工短缺 进口劳工门槛又高。

加拿大选举启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一周经济回顾节目,我是东方。

川普重返白宫立刻发动贸易战,以“美国优先”为原则,通过高关税、贸易壁垒和单边制裁,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这不仅是对传统自由贸易体系的挑战,更是对各国主权、经济韧性以及国际合作的考验,他甚至威胁邻国加拿大,乃至提出要吞并加拿大成为第51个州。

本来,由于前总理贾斯廷·特鲁多的政策引发了选民的广泛不满,保守党趁势而起,特鲁多政府的高税收、碳税政策以及离谱的环保规定,增加了生活成本,带来了通货膨胀,引发住房危机,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感到经济压力,特鲁多在移民和文化议题上的进步主义立场被批评为脱离民意,导致部分选民转向保守党。

今年年初,保守党领先自由党25个百分点,赢得今年的大选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没成想川普发动贸易战,以及他吞并加拿大的言论翻转了政治版图,激发了强烈的加拿大民族主义情绪,促成选民团结在自由党新领袖马克·卡尼周围。

卡尼曾经担任过英国和加拿大中央银行行长,是一位实力派技术官僚,他对川普的威胁还以强硬态度,宣称跟美国长期稳定的睦邻关系就此结束,要从新就经济和安全协议进行谈判。这个星期一,选民把加拿大的未来还是交给了自由党,交给了卡尼,保守党领袖波利耶夫尔甚至连自己议会的席位都没有保住。

不过,自由党并没有占绝对多数,必须联合其它党派来推动经济议程。这种脆弱的政治基础使得卡尼在面对川普的强硬姿态时,显得底气不足。如果川普进一步施加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压力,可能会在加拿大内部引发分裂,自由派、保守派和魁北克地区的分裂势力可能因经济困境或主权争议而加剧对立,从而削弱卡尼的执政能力。

加拿大是少数几个对美国关税实施报复的国家之一,这种强硬姿态反映了加拿大对主权的重视,加拿大的报复性关税不仅是对川普政策的直接回应,也是对国内选民的信号:政府不会在压力下轻易屈服。

卡尼的选举胜利部分得益于这种强硬立场的支持,选民希望看到一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捍卫国家利益的领导人。然而,这种策略也伴随着风险,因为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其GDP的比重超过25%,任何贸易中断都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但这次加拿大选举结果表明,主权是任何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底线。川普的贸易战不仅是对经济利益的争夺,更是对国家自主性的挑战。加拿大的报复性关税虽然风险高,但赢得了国内选民的支持,显示出团结在危机中的重要性。

然而,卡尼缺乏议会多数的现实提醒我们,内部团结同样关键。如果加拿大因经济困境或外部压力而分裂,其谈判能力将大打折扣。卡尼需要在报复性关税和谈判妥协之间找到平衡,同时联合其它国家形成统一战线。

与加拿大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北京政府采取了激烈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以及非关税措施,比如限制稀土出口,对美国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甚至退回波音飞机,一副“抗战到底”、“全面脱钩”的决心。

在川普贸易战的宏大叙事中,中共被视为破坏现有全球贸易秩序的主要力量。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共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国有企业补贴和市场准入限制,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共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包括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和对关键行业的巨额补贴,扭曲了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中共近年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制,构建了以自身为中心的新贸易网络。这种“去西方化”的战略不仅挑战了以美国为首的自由贸易体系,也促使全球供应链向亚洲倾斜。

尽管加拿大和中国在川普贸易战中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但两国在战略目标、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定位上的根本差异,使得加拿大不会也不能成为中国的盟友。首先,加拿大作为美国的邻国和美加墨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其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与美国的合作。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占其GDP的25%以上,而对中国的贸易仅占约5%。在川普的关税压力下,加拿大选择报复是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而非与中国的战略结盟。其次,加拿大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和五眼联盟的成员,与美国在情报共享、安全合作和地缘政治立场上高度一致。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独裁国家,其在人权、自由市场和国际规则上的立场与加拿大背道而驰。如果北京真的要硬扛到底,那就会是孤家寡人,结局很惨。

这是今天的开场白。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