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跪”与“不跪” 中南海陷两难

当地时间5月10日,全球瞩目的美中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谈判开始1个多小时之后,有人目击中方代表团离场,不久美方代表也离场,当时正值午餐时段。约2个小时之后,双方回到谈判桌。

当天,党媒新华社发表时评,不仅不提中共长期搅乱国际经贸秩序、从美国赚取巨额贸易顺差的问题,反而抨击美国要“纠正错误做法”,声称中共“不会牺牲原则立场”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

之前,4月29日,中共外交部发布了一段名为《不跪(Never Kneel Down!》的英语配音加上中英文字幕的视频,表示应对美国关税战,中方不跪也不会退让。

眼下,全世界都在关注,美中瑞士会谈会谈出什么结果,尤其中共是否会做出川普希冀的“实质性让步”——诸如缩减对美贸易顺差,全面开放中国市场,进行结构性改革和放弃产业补贴等。套用中共自己的话说,如果答应美国的这些要求,在核心利益上做出实质性让步,那就是完全屈服于美国了,也就是跪了;要是拒绝美国的要求,拒绝在这些方面做出实质性让步,那就是没跪。

我分析,跪与不跪,中南海目前陷于两难之中。跪,不仅会丢了中共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还将在内部引发对中南海政策方向和领导权威的质疑,尤其是如果进行结构性改革,势必动摇中共的极权统治模式。不跪,本来已一蹶不振、病入膏肓的经济无疑将雪上加霜,加剧大规模的倒闭潮和失业潮,也会加剧社会动荡,动摇政权根基。

总之,跪与不跪,都会动摇中共政权。所以跪,中南海难,不跪,中南海也难!

其实,在瑞士会谈之前,中方已经对一些美国产品悄悄降低了关税,已经丢软了。

接下来,我判断北京有可能以“三招”与美国博弈。

一是技术性缓解压力,通过非正式、非对等的方式,在谈判桌之外继续进行局部让步,以维持谈判氛围,不至于全面破局。

二是以时间换空间,拖延谈判进程,通过其他手段(例如拉拢欧盟、加强中东合作、扩大内需)缓冲来自美方的压力。

三是宣传上内外有别,对内继续嘴硬,保持不跪的姿态,对外在部分技术细节上灵活调整,营造“既不跪,也在缓解”的模糊印象。

但无论这次瑞士会谈结果如何,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一次谈判而得以根本解决,这一点无疑是肯定的。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