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时事】习失军权原因曝光 英美签约中共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5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唐青看时事》

最近,外界盛传习近平可能失去军权,虽未证实,但高层接连落马、军中动荡,似乎真出事了。有分析认为,忽视陆军,是习失去军权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中共如何操控苹果公司的黑历史也被挖出,这家科技巨头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共的“技术血库”的?

川普关税重拳落下,浙江、宁波一片告急,地方政府启动“战时模式”自救。中共想拉拢欧洲突围,却被冷脸对待;美英联手签新协议,为何北京气急跳脚?

最后,我们会聊聊中共间谍是怎么渗透美国大学的?三步骤全曝光。

精彩内容,马上开始。记得点赞、订阅,打开小铃铛。

【习近平失军权?忽视陆军埋下祸根】

最近盛传习近平可能失去了军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在军委的两大亲信,一个是苗华,已经官宣落马;另一个是副主席何卫东,失联多日,估计也凶多吉少。还有不少和苗华关系密切的军中高层,也相继被查,整顿风暴越刮越猛。

那问题来了,明明十八大、十九大时,习近平还在大力整军、提拔亲信,怎么最后自己反而被架空了?

博客主“陈家梁子”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说,习之所以被架空,很大原因是他冷落了陆军,结果把军队这张底牌打没了。

文章说,关键是习压错了宝。他一门心思想“攻台立威”,把大把军费砸给了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却忽略了最要命的陆军。

AI模型估算,2023年,中国军费超过1.5万亿人民币,但陆军只分到不到三成,连空军、火箭军都不如。结果就是,陆军被边缘化,高层升迁机会又少,心里早就憋着一口气。

可别小看陆军的角色,它不仅人多势众,还掌握首都防务、军区调动,是中共内斗里最能“翻桌子”的力量。相比之下,海军、空军虽然高科技,但主要对外作战,真要拼权力,根本没得比。

习近平,一味搞对外强硬,后院却没看住,结果一出事,陆军倒戈,直接站到党内反习派那边去了。

陈家梁子说,这波军中反腐,其实是陆军对海军、火箭军的反攻。火箭军腐败成了借口,海军高层也被连根拔起,最后倒楣的,是习近平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

一句话总结:习近平以为靠飞弹能保政权,却忘了真枪实弹握在谁手里。现在党内失势、军中失控,真的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那你怎么看习近平的军中布局?你觉得他失去军权,还有别的原因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中共如何操控苹果?2750亿投资帮助中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苹果公司是怎么被中共操控,一步步成为它的技术输血工具的。

美国《名利场》杂志5月13日刊出一篇报导,内容来自《金融时报》资深记者帕特里克.麦基(Patrick McGee)多年研究苹果公司的新书。他揭露,苹果不是被中共简单“利用”,而是悄无声息地被一步步“收编”,成了中共制造业升级的技术供应商。

作者就从2750亿美元,这个惊人的数字说起。

2016年5月,苹果CEO库克亲自飞到北京,带着高管进了中南海,向中共承诺,未来五年,在中国投入2750亿美元。

麦基形容这笔钱像是“中共版马歇尔计划”,甚至超过美国战后重建欧洲的规模。

钱花在哪?不是产品零件上,而是用来培训中国员工、建厂开店、送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设备。更要命的是,这些高端设备表面上说是“只给苹果用”,但实际上早就被中共厂商拿去仿了个遍,技术被偷偷学走,用来自己搞升级。

书中揭露,苹果设计总监每一个设计灵感,都要中国工程师配合落地。苹果多年来持续派大量工程师,深入中国数百家工厂,和中国供应商一块开发制造流程,等于把苹果核心技术“共享”给中共了。

其实苹果早就试过在捷克、加州设厂,但都失败了,最后依赖上中国。而中共也早盯上了这头科技巨兽。2013年,习近平上任才两天,央视就点名批评苹果“歧视中国消费者”,这其实是一次政治警告。

苹果吓坏了。库克立刻发中文道歉信,还组建了“八人小组”常驻中国,专门“伺候中共政府”。他们不搞市场,只管一件事,确保政治上不越线,文化上听指挥。

麦基指出,苹果不是没机会退出,而是明知有风险还一头扎进去。习近平已经明面上释放敌意,但苹果却始终不建备用供应链,反而把命运线绑在中共手里。

当然,苹果公司在给《名利场》的一份声明中否认这些说法,说麦基的新书“不真实”且“充满不准确之处”。

那你怎么看苹果的这些作法?你觉得它还有机会抽身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极限压力测试”:川普关税锤醒浙江】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中国。这一轮中美关税战,不能光听北京宣传,要看地方真实反应,才知道这场冲击有多狠。

《南华早报》报导,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最近急得像锅上的蚂蚁,从省委书记到街道干部,全线告急。

怎么个急法?来看宁波这个缩影。

宁波是中国第五大出口城市,也是全球第三大港口所在地。原计划今年GDP要冲破2万亿,结果川普4月挥出145%的超级关税,一下子把出口节奏打乱了。

2024年,宁波出口总额中有五分之一是销往美国,宁波舟山港对美市场尤其依赖。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警告,该港口对美出口高度集中,风险突出。全国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滑21%,宁波的跌幅恐怕只高不低。

面对这种“断血”危机,浙江马上切换“战时模式”:干部全员上岗,盯住工厂裁员、社保缴费,确保别出乱子。《南华早报》拿到的通知显示,各家工厂得每周上报用工数据,以防局势失控。

而在义乌,小商品厂多,情绪波动快,官员被要求天天跑工厂,“压情绪、稳人心”。浙省委书记王浩还亲自下场,在4月底调研义乌时公开喊话:“要为最极端的情况做准备。”

为了找出路,浙江甚至动用专机,把企业家送到埃及、匈牙利、南非等“关税低洼地”,寻求出口转移。宁波大学国际贸易研究员张梦婷(Zhang Mengting)建议扩大出口保险,防止因客户违约导致货物积压在仓库。

但企业协会却没那么乐观。宁波智能感测器协会秘书长应辽产(Ying Liaochan)坦言:很多企业靠美国市场吃饭,客户一跑,短时间根本回不来,新市场也不是“说转就能转”。

至于北京那句“美国消费者在买单”的说法,应辽产直接打脸说:“不少中国工厂已经倒了。”

中国宏观集团顾问周政(Zhou Zheng)更是警告,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转型机会。哪个企业不赶紧布局内需和新市场,下一轮关税就会被淘汰。

他说,只有两个出路——扩大国内消费、分散出口市场。这次协议只是喘口气,但90天之后会怎样?谁知道呢?

那你觉得,中共的“国内大循环”,真能撑得住这场关税冲击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50年布局换冷遇?中共在欧洲碰了铁板】

在川普关税重锤之下,中共最近想拉拢欧洲,结果又翻了车。

5月6日,是中欧建交50周年的纪念日,中共本来想趁着这个机会展开一轮“外交攻势”,把欧洲拉过来对冲川普的强硬政策。

但问题是,欧洲似乎根本不买账。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Jorge Toledo)5月9日在上海的一个活动上说,欧洲企业在中国根本“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准入门槛不降反升。他说:“我们感到没有被认真对待。”

面对有关这个批评的提问,中共外交部在5月12日的新闻会上却选择回避,反而吹嘘自1975年以来,中欧贸易增长了300倍,还提签证免了、合作惠及20亿人……听起来像是在念贺词,完全没回应重点。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分析员斯泰茨(Grzegorz Stec)早在2月就指出,中共押宝欧洲会因美国压力而转向北京,完全低估了中欧之间根本利益上的矛盾。

这些矛盾从哪来?从电动车补贴大战、新疆人权争议,到中共对俄罗斯的军火援助,一桩桩都没解决,欧洲凭啥回头?

而且,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最高45.3%的惩罚性关税,中共马上反击,对进口白兰地加税,双方早已打起了“小型贸易战”。

就连中共最近悄悄解除对五名欧洲议员的制裁,也被外界普遍认为只是想“示好套近乎”,不是真心悔改。

你觉得,中共接下来会不会拿出“真让利”拉拢欧洲?还是继续玩表面功夫,忽悠自己人?

【美英签新协议 中共跳脚:怕被踢出供应链】

下面,我们来看一场让北京直接“炸锅”的操作——英美上周突然联手,签了个全新贸易协议。

表面上是取消川普时代对英国钢铁、汽车的关税,其实暗藏玄机。根据协议,英国必须满足美国在供应链安全和产业所有权上的要求。说白了,就是要英国查清楚这些产业背后有没有中资背景。

这一下,中共不乐意了。

中共外交部立刻跳出来抗议,说国与国的合作“不能针对第三方”,还批英国配合美国“打压中共”。《福克斯新闻》说,中共最怕的就是,被踢出美英供应链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张燕生,把这份协议称作“毒丸条款”,意思是比关税还狠。他说英国这是“不公平对待中国”。

这听着是不是很耳熟?每次中共被排除在外,就要大喊“歧视中国”,可问题是,别人讲规则,你讲套路,谁敢放心跟你合作?

根据协议,美国将对10万辆英国汽车下调关税至10%,还放宽英国产钢铁和铝的限制。但条件是,英国企业得满足美国的供应链透明度要求,不能有中共“暗影”潜伏。

中共担心的不是英国一个国家,而是其他盟友也照这套路来一遍,全球主流供应链一旦“去中共化”,它就真成了边缘角色。

面对中共的反弹,英国政府说,这协议是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关键产业的就业岗位”。虽然嘴上还说“与中国贸易仍重要”,但手上动作已经说明一切。

中共国内还在吹“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可外面早开始一份份协议,把它“技术性排除”了。

你觉得,中共还能混多久?美英这种“签协议+安检”的打法,会不会成为围堵中共的新标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中共间谍如何渗透美国大学?三步骤曝光】

最后,我们来说说中共情报机构,已经把黑手伸进了美国大学校园。

最近,《斯坦福评论》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情报渗透案:中共疑似利用假身份,通过社交媒体接近斯坦福大学学生,展开长期试探和诱导。

故事的主角是研究中国敏感议题的一位女学生,化名安娜。她一开始只是收到一位叫“查尔斯.陈”(Charles Chen)的私信,对方用中文攀谈、发中共网红视频,甚至开口邀请她“访问北京”。

诡异的是,这人居然知道她没公开过的私人信息。安娜报警后,调查发现这名“查尔斯”疑似冒充学生,专盯研究中共议题的女性学者,极可能跟中共国安部有关。

《福克斯新闻》后续报导指出,这不是孤例,而是中共情报系统的“三步渗透机制”:

第一步,锁定目标。

第二步,进行“忠诚测试”,比如试探是否愿意赴中、是否能接受特定言论。

第三步,就是正式索取研究资料,包括课堂笔记、实验报告,甚至教授谈话内容。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留学生拒绝配合,中共就拿家人下手。有学生透露,自己父母在中国遭到公安“约谈”。

除了个别拉拢,中共还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CSC奖学金,把部分学生变成“信息传送带”。乔治城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这些奖学金受资者要定期汇报学术动向,还签过效忠承诺书。一旦违约,连担保人都可能被追责。

专家呼吁,美国大学不能再装看不见。前国会议员朴银珠(Michelle Steel)就说,中共正利用“反种族歧视”的话术掩护这些行为,目的是让美国闭嘴。哈德逊研究所的索博利克说得更直:“阳光才是最好的消毒剂。”

那你怎么看?美国的大学应该怎么防堵中共这种“静音间谍”?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更安全的校园环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也别忘了点赞、订阅、分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