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25日讯】为了探索更好的材料,科学家持续改良现有材料,寻求更多新的可能性,使其具备原本欠缺的特性。这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发一种新的制造方法,有望让原本易碎的陶瓷、玻璃和半导体等坚硬材料有机会获得拉伸特性。
过去,超材料的开发,主要聚焦在保持低密度情况下,使其内部的晶格结构可以变得更加坚硬和抗压。然而,其内部的接头和节点通常会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在拉深或延展的过程中出现破裂,影响其整体的延展性或拉伸性。
虽然科学界透过晶格互穿、螺旋和编织晶格等方式,成功抑制裂纹扩散,提升材料刚度和拉伸性质,但这需要在刚度和拉伸性之间进行权衡,限制了超材料原本该有的潜在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使用制作胶黏剂的材料,分别作出柔韧性和刚性的聚合物,并采用双网络(DN)方式结合聚合物,使其兼具坚固与弹性,成为无需牺牲原有特性的机械超材料。这项研究成果于4月2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超材料(Metamaterial)又称超构材料,是指具自然界没有的人造特殊性质材料。虽然超材料的成分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其独特性质源于大量极小的特殊几何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团队透过高精度激光(雷射)3D列印,将具有类似有机玻璃和陶瓷特性的丙烯酸酯(acrylic ester)聚合物,打印成奈米级的微观晶格,并以单片桁架作为“骨架”,让柔性物质编织在上面整合成“双网络”结构。
实验人员发现,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本身像有机玻璃一样坚硬,但由此编织的超材料却像橡胶一样柔软有弹性,兼具柔软性和刚性两种性质。
他们还对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压力测试,发现“双网络”超材料,比单纯的材料拥有更高刚度和拉伸性,甚至可以拉伸至本身长度的10倍后,还能不会完全断裂。相较之下,其它形式的聚合物几乎无拉伸性,容易在拉伸过程中破碎。
实验人员表示,新材料的抗拉伸性来自于材料在受到压力和拉伸时,其刚性支柱与混乱卷曲编织的相互作用。由于破裂支柱产生更多的缠结,缠绕于刚性晶格上,使其整体结构能够承受更大压力。
此外,实验团队发现,如果在超材料中战略性的加入一些“缺陷”,可使“双网络”超材料比原本更具弹性和耐撕裂性。该团队还开发了一个计算框架,让工程师可以根据超材料的性能,设计出一些防撕裂的纺织品。
实验人员表示,新的双网路设计可应用于其它材料,包括弹性陶瓷、玻璃和金属,或制成可以抗撕裂纺织品、柔性半导体、电子晶片封装上,甚至未来用于培养具有修复性质的细胞组织。
他们还计划让这种双网络超物质,能随着电力或温度做出反应。例如制成一种可以随着温度变化的织物,温暖时就变得透气且柔软,寒冷时则变得更加坚硬。
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诺伊斯职业发展副教授卡洛斯·波特拉(Carlos Portela)对该校新闻社表示,“过去我们都在寻找最坚硬、最坚固的超材料,未尝试应于用于软物质。如今团队正在为超材料开辟这个新领域,计划将金属或陶瓷透过双网络方式进行列印,以此获得更好的材料。”
波特拉解释道,“大家可以想像这种双网络超物质,就像一团意大利面条缠绕于格子上。当我们破坏格子网络时,这些意大利面条就会与格子的碎片纠缠,形成更多缠结,而这些缠结使材料更坚固。”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博士后詹姆斯·‧乌塔玛‧苏加迪(James Utama Surjadi)则表示,“你可能认为添加缺陷会劣化材料,但我们实际发现这种缺陷能使超材料的拉伸量增加一倍,且分散能量的能力增加三倍。”
波特拉说补充道,“我们计划在更脆材料上应用此方法,赋予其多功能性。”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麻省理工学院MechE MathWorks种子基金的部分资助。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