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大揭秘:年轻恒星旁的超级“热土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04日讯】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发现了一颗绕年轻恒星HIP 67522运行的巨大系外行星HIP 67522 b。那么什么是系外行星?天文学家为什么如此关注它们?

系外行星,也叫地外行星,指的是那些围绕太阳系以外恒星运行的行星。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类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地外行星的存在。1992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颗围绕脉冲星运行的行星,真正点燃了全球“猎星热潮”。1995年,第一颗围绕“正常恒星”的地外行星——“飞马座51b”被发现,这颗“热木星”的问世,震撼了整个天文学界。

从那以后,科学家们通过望远镜、空间探测器和各种高科技手段,陆续发现了超过5000颗地外行星。它们中有的像灼热的木星,有的像超级地球,还有的像冰冻的巨人。每颗地外行星,都是一部宇宙“外星故事”。

一般地外行星都长什么样?虽然“地外行星”这个词让人脑洞大开,但现实中的系外行星多种多样,主要分如下三大类。

  • 气态巨行星:像木星、土星那样的大块头,多由氢、氦构成,体积庞大但密度较小,许多都靠近母恒星,被称为“热木星”或“热土星”。
  • 类地行星:大小接近地球,拥有岩石地表,有的可能存在大气和液态水,是最令人激动的“潜在宜居”目标。
  • 超级地球/冰巨星:体积介于地球和木星之间,既有岩石成分也有气体外壳,是系外行星家族中的“中坚力量”。

最常见的地外行星其实是“热木星”,因为大块头靠近恒星的行星更容易被望远镜发现。

说回我们今天的主角——HIP 67522 b。它是一颗刚被发现不久的“超级土星”,围绕着年轻的恒星HIP 67522运行。HIP 67522离地球大约490光年,是个“年仅”1700万岁的宇宙小青年,而我们的太阳则是45亿岁的“老大哥”。

HIP 67522 b的体积和土星差不多,但质量更大,密度也许也更高。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离母星超级近,一个“年”只有大约7个地球日,也就是说,这颗行星一周只需要7天就能环绕母星一圈!你可以想像它在恒星身边高速旋转的样子,温度自然也是高得惊人——这就是天文学家常说的“热土星”。

这颗“新星”的发现意义重大。通常我们观测到的地外行星,大多围绕“中年”或“老年”恒星,而HIP 67522 b却位于一颗“新生儿”恒星身边。这让科学家得以“亲眼目睹”气态巨行星形成和演化的早期阶段。

此外,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而这颗行星只需7天。这样的轨道,意味着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引力互动极其剧烈,也让科学家们对行星如何“迁移”到恒星附近有了新的线索。它的存在支持了“气态巨行星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形成,并且在恒星最年轻时就靠近主星”的观点。对天体物理学家来说,这是检验和完善“行星形成理论”的宝贵样本。

地外行星的发现,不仅让我们知道太阳系不是唯一的“行星俱乐部”,也让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想像有了无限空间。每一颗新发现的地外行星,都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HIP 67522 b的出现,就像在银河系的童话世界里多了一颗闪亮新星——谁知道,在这些遥远的星球上,是否真的存在生命的奇迹呢?

(记者李思文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