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内幕:“皮包公司”为政府做软件测试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11日讯】2015年正值国内互联网的黄金时期,陈恩德赶上了这个风口,托关系进入北京一家软件测试公司工作。没想到这份工作却让他见识到了匪夷所思的现实。

2015年,陈恩德托关系在北京一家公司里找了个软件测试的工作,到了北京,实际情况让他很意外。

陈恩德:“我到了以后,然后才发现就是是个皮包公司,然后连最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然后我就是在我的出租屋里,他上面有什么业务就联系我。后来我发现就是在帮那个国家信息中心软体评测中心他们做外包的项目。”

当时的陈恩德中专辍学,虽然在一年里学了一些计算机操作知识,但对软件测试一窍不通。而这个“皮包公司”让他做的都是官方项目。

陈恩德:“我2015年5月到北京以后,然后接的第一个项目是中石油的,就是中国石化的,都是一些政府机关单位,像国家信访局,国家电网,还有一些高校,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农业大学,这些政府机关,他们就是用这个报告去申报那个国家经费的,科研经费。”

陈恩德需要做软件的功能测试跟性能测试,慢慢地他发现,做测试其实就是写文档。只要把测试文档的每一步详细填写完,交给甲方就可以了,具体他究竟有没有测试,做了什么测试,对方并不关心。

陈恩德:“甚至有时候他们的软件,开发的那些软件,就比如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还有农业大学他们开发的那些软件相对专业性比较强一点,那些概念性的东西,包括他们的软件是用来干什么的,功能实现,我都搞不明白,因为我的知识面有限,我不了解他那些专业数据什么,我没法完成测试。他就说你不需要知道太多,你只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去整理测试报告,提交到国家信息中心之后,只要他们没有发现大的纰漏,然后就可以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赚客户的钱,然后给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测试报告。”

后来他进一步发现,为什么甲方只想要一份看上去没纰漏的测试报告,因为甲方自己的软件可能都是拼凑或虚构的。

陈恩得:“直到我测试农业大学的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软件漏洞百出,随便点一下,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都会有,然后跟我对接的一个姓王的博士,他就跟我说,他说这个软件说实话他就是临时改了名字拿来用的。说去年的时候,之前已经申报过科研项目了。我这才知道,我再回顾之前的话,测试清华大学的一个是无人机的操作系统的一个项目,但是到我手里只有一个用户手册,就是怎么使用这个系统的,我根本就也没有无人机,也没有具体的系统,就让我进行测试。也就是为了申报科研经费。”

这其中也涉及金钱,有次领导让他连夜改写一份报告,第二天拿去国家信息中心,当场就要出具报告。但按正常流程,审核报告就起码要三到五天。领导让他带上2万块钱“测试费”。

陈恩得:“我就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我就去了,就是带着两万块钱的现金,在我进门的时候,他们就好像已经知道我的意图是什么,就是我什么都没说,我就把钱拿出来之后,他立马就接过去了。当时报告是存在U盘里面的,我把U盘给他们,他立马就打印,然后那个领导就当着我的面就盖了钢印,然后去进行塑封。然后交到我手里的测试报告,那个胶水都没有干,他还跟我说要我吹一下,我就觉得特别荒唐,特别荒谬。”

随着做的报告越来越多,陈恩得心里越来越没底。

陈恩得:“拿着钱去买报告的人,都是指使我去做这些事情,他们就是撇得非常的清楚。明摆着,用我这种也没什么文凭,什么也不懂的人,明摆着就是想,我感觉是想让我背锅的,然后我也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后面的话我就辞职了。”

陈恩得透露,“皮包公司”的老板是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教授以实验室的名义做国家信息中心项目起来的,后来专门成立公司在校外帮教授做项目,逐渐接触到政府资源。

编辑/尚燕 采访/常春 后制/高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