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20日讯】(新唐人记者谢淑芬综合报导)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低下,话语权不足的这群人,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最近,大陆媒体网络有很多关于讨论弱势群体的讨论,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甚至连有车一族、教授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专家指出,这说明弱势群体在扩大,而且“弱势感”正在蔓延。
苦累不怕 最怕没机会
按照2009年确定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标准,中国还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其中有一位贫困农民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
据《现代快报》报导,这位贫困农民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村的张中周,他家有三间瓦房,椽子、大梁都已变形,是十足的危房。屋子里堆满了玉米棒子和各种农具,但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在这已经住了40多年,靠种玉米、种水稻、种烤烟、养猪、养蜂,来供几个孩子上学。
大寨村在大山深处,交通很不方便。从大寨村到贵阳需要换三次车,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在2007年公路修通前,村民们赶场买点日用品,要徒步翻过两座大山,过一条河,单程四五十里路,曾有村民因劳累过度,死在从集市回家的路上。
张中周希望自己种的茶叶能卖好价钱,希望他的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能多减免些,他和老伴的身体能好一点。
一位来自河南省上蔡县的在京民工,他说:“北京的商品房我们肯定买不起,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把农民工也纳入到廉租房申请对象中来。”
农民工张永刚表示,最希望政府能帮解决子女进城上学难题,这是他们农民工普遍的心声。每年元宵节前后,准备离家打工的那几天,女儿都会形影不离地粘在他身旁,想和他多呆会儿。
曾经下岗的胡常跃认为,“公益性岗位应尽量多地照顾那些再就业困难的‘4050’下岗职工。”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的刘静芬,下岗后在社区当了5年的清洁工,月收入从1200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多元。她说:“平均1年涨100元,还赶不上物价涨,你看看小区的房价,5年前一平方米卖5000元,现在卖3~4万元。这年头,就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苦哈哈!”
专家: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
中国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的失去劳动能力,靠政府救济过活;有的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技能和机会,长期无法就业;有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苦苦跟温饱做斗争,有的则是经济社会改革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像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群体。
《瞭望》周刊载文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贫富差距程度)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中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陆汉文教授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陆汉文认为,“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机制,让弱势群体有充分的话语权,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龙龙认为,贫困只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发展能力差、发展机会少是他们弱势的普遍性原因。
他指出,只有针对这两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这就要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让他们获得更多工作和发展的机会。
有车族、大学教授等自称为“弱势群体”
现在,在中国不仅农民工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就连有车族、大学教授也自称“弱势群体”。 “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不仅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中等收入,下等生活”,“房价菜价一起涨,弱势群体难招架”,“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互联网的各种论坛里,有关弱势群体的帖子也常常应者云集。而大学教授、医生也这样说,是不是太过矫情?
从黑龙江农村老家出来,帮老乡管理一家小建筑公司的章德旺不这么认为,他年收入10来万。他说:“别看有点钱,我仍然属于弱势群体。”老章说:“每到一个地方,你得先请有关部门的人吃饭。安排到位啥都好办,安排不好就找茬,拿粉尘、噪音说事儿,让你干不下去。一个村委会主任就能把我’熊’得够呛!不送红包,村里就设路障堵车。更别说为了拿项目盖章、贷款啥的,老难了!”他抱怨“挣点钱,低声下气”。
为什么现在幷不符合标准的人认为自己“弱势”呢?原因何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表示,近几年,中国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财富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面对一掷千金的高收入阶层,普通百姓包括白领阶层普遍感觉经济上受挤压,社会地位快速下滑。
再比如,近几年随着资源向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集中,小企业的生存开始变得艰难,有遭受排挤的’不公平’感。此外,个别权力部门的’寻租’问题还十分突出,使一些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强势’者仍然无助甚至缺乏安全感。”
李实指出,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李路路则认为,在维护利益、争取利益方面,本来有优势的人会更有优势,让本来弱势的人与具有优势的人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层面。不能让有优势的人通吃,我想,至少要在规则、法律规范的层面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