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学机器人大赛 选手大展身手

【新唐人2014年08月06日讯】2014年国际教育机器人会议比赛共有356个队伍报名参加,从各地过关斩将晋级决赛的62个中学队伍,于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一连五日,在南加大盖伦体育馆进行决赛。

2014年比赛的主题是用科技辅助生活,要让机器人协助这个小红玩偶的生活起居。

参赛高一学生汤梓晖:“把一堆零散零件搭成一个能用的机器是最快乐的。”

从北京来参赛的汤梓晖和郭玮哲为了让机器人有最好的表现,连午饭休息的时间都还在调整各项设定。在中国各地过关斩将后,两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美国。

参赛高一学生郭玮哲:“相当于按正规的国际比赛,进行种子赛、淘汰赛和联内赛这些来选。”

郭玮哲的任务是用C语言写程序,必须要让机器人依光线和传感器自己做出判断,独立完成任务。

参赛高一学生郭玮哲:“比方说抬爪子、抓东西,让马达往前走,往后走,或让它转一个角度这些都可以做到,因为它的传感器还是比较多的。”

来参赛的学生有机会互相观摩,培养国际视野。

参赛高一学生郭玮哲:“我觉得他们想的东西比较全面一点,一个机器可以做很多任务,但不一定要去执行。”

今年是第一次有学生从中国来参赛,共来了八十人分成十组,挑战两大目标。

主任评审Charles Winton教授:“第一个目标看机器人完成任务的程度,第二是看机器人能不能幸存,我们一次让两个机器人上台,然后彼此竞争。”

主办方还请来美国空军和航天局NASA等专家学者到现场分享,让学生有机会获得第一手的资讯。

他们发现年轻人的思考模式不受框框条条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创意十足地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决之道。

主任评审Charles Winton教授:“我们还常看到业界专家来看学生作品找灵感。”

这个国际机器人会议比赛每年会有不同的主题和指定完成的项目。

主任评审Charles Winton教授:“我们没有既定答案或最佳方法,但学生找出的办法总让我们惊喜。”

第二年在此担任义工的清华毕业生任燕,自己就读八年级的儿子连续两年报名参赛,很开心看到孩子勇于接受挑战。

大会义工任燕:“有挑战,然后呢要接受挑战,这是我最高兴的,包括我儿子和他的同组组员都是这样。”

直到正式比赛前,学生们可以一直进行测试调整。

大赛地区协调主任Ross Mead:“没有指令,全靠学生的创造力与工程技术,完全是学生自发研究的成果。让中学生从小使用C语言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们可以继续在数理工程界深造就业。”

练习热身与正式决赛场地,都在南加大2006年新开放的盖伦体育中心Galen Center举行。

2015年的国际教育机器人会议及比赛将会移师新墨西哥州。

新唐人记者黄文华、郑浩洛杉矶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