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突破:科学家揭开针灸原理

【新唐人2010年6月13日讯】针灸这个来自中国的古老疗法对西方科学家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首次成功的利用科学方法,初步揭开了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改变了许多科学家对针灸的看法。


虽然针灸在世界各地普及,但在很多西方国家一直只是一种被边缘化的另类疗法,主要的原因是西方的科学家及医生们仍持怀疑态度,认为针灸不能用现有的科学原理来解释。

为了探索针灸的原理,来自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的神经学科学家麦耿‧聂德卡(Maiken Nedergaard)利用老鼠来做研究。她的假说是针灸止痛的原因是因为一种天然分子腺甘 (adenosine)的释放。

聂德卡的研究小组通过化学剂的注射或神经外科手术,让老鼠的腿部出现类似关节炎的病状,导致它们对非常轻微的刺激都感到疼痛。接着科学家在老鼠膝盖部位的下方(足三里穴位)插入银针,为老鼠进行了30分钟的针灸疗法。

结果科学家发现在针灸完成一个小时后,这些老鼠对疼痛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在对针灸部位周围的液体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其中的腺甘增加了24倍。研究人员还发现,注射一种促进腺甘作用的药物也能够减少老鼠对痛觉的敏感程度。但如果老鼠缺少让腺甘发挥作用的细胞表面受体,针灸就对它们起不了止痛作用。

聂德卡表示,这些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针灸是通过腺甘而起到止痛作用的。

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针灸的专家威塔理‧纳帕多认为,这项研究进行得非常严密及一丝不苟,得到的结论有力地证实了针灸背后的科学原理,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一研究突破将被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