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贵稻贱 天价五常大米每斤收购不足2元

【新唐人2012年1月4日讯】(新唐人记者代静综合报导)大陆黑龙江五常大米最高售价可达每斤199元,但是当地稻农卖给加工企业的收购价却不足2元。此消息一出即引发民众热议:为何如此天价的大米却没能给稻农们带来实惠?而此种“米贵稻贱”的乱象,害的又是谁?

据中共官方新华社1月2日报道,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一斤甚至卖到了199元的天价。但五常市的许多稻农却感受不到喜悦,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出的水稻,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每斤不到2元。

2010年上市的有机稻仅为1块9毛钱/斤左右。民乐乡是优质五常大米的主要产区,该乡稻农张宏雷就算了一个账,他说:种20亩有机稻的总成本超过2.2万元,总产2.5万斤,按高价2.0元/斤算的话,一共毛收入5万块钱,去掉种植成本,这一家人忙活一年种这么多粮食也挣不上3万块钱,可以说很亏。

生产、流通与销售环节的冷热不均,引发人们的热议。

据报导,五常水稻产业基本是订单农业,订单水稻占90%以上。最开始是为了稳定米源,让农民卖粮不愁,然而,实际运行中,一些粮企却把市场风险推给农民,在订单中“做手脚”,而有关部门也没有为农民争取更多权益,致使当地农民粮食根本卖不上高价。

台湾《世界新闻网》报导指,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五常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的人员同时还是稻米产业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协会的工作人员,一套人马三块牌子。身兼三个部门负责人的姜大伟说,这几个机构的职能,是统一行使对稻米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带领企业闯市场,而对稻农利益只字未提。

报导指出,企业之间也在形成联合体以控制水稻市场。目前,五常市在有关部门注册的加工企业就达222家,几乎消化了五常市全部25亿斤水稻。一些企业不仅不履行订单,一些订单的内容也类似于“霸王条款”。一家企业的《水稻购销协议》上明确写着“水分不得超过16%”、“水稻保底价一斤1.80元”等。

五常市一位副乡长透露,如果一斤稻多为稻农争取1角钱的话,五常每年就可为稻农增收2亿5000万元。但有谁愿意去做呢?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讲师曹东勃在东方网撰文“199元1斤天价大米,农民为何未能从中获利”写道,一级地方政府,应改变那种好大喜功、片面追求规模的“垒大户”偏好。

文章指出,10年过去了,不少农民仍然很辛苦,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一般农户尤其辛苦。他们承担的是确保全国65%~70%粮食供应的重任,但又经常面临供求面的“谷贱伤农”以及收购企业因牟利冲动而采取的联手打压。

而文章“‘精品大米’为何不是‘富农大米’?”则认为,五常市“米贵稻贱”的乱象,是权力一手操纵市场所导致的恶果。权钱联姻之下,五常大米这一所谓的“精品大米”,终究不是“富农米”,相反不仅“坑农”,也坑害普通消费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