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月:打酱油与南海对峙

【新唐人2012年4月25日讯】小时候看过一则笑话:有父母交待孩子去打酱油。孩子出去了,却迟迟没有回来。父亲不放心,说我去看看。父亲看见孩子与某人站在仅容一人的小桥上,双方如斗鸡般对峙着,谁也不肯让路,都说自己是先走上桥的。父亲说,孩子,你先把酱油送回家,爸爸替你顶着。如此,父亲和对方就一直对峙着,不知何时结束。

这笑话像极了如今的中菲在黄岩岛舰艇对峙的情景。当然,事关国家海权,就没像笑话那么好玩了。寸土不退,这是在民族主义推搡下国家主权强硬的力量宣示。谁先退,似乎就意味着该方力量的薄弱、意志的不坚定和对主权宣示不够有力。对峙,就成了一个纠结,乃至演变成让各类目光围观的事端。此时的对峙双方,已各自有了盘算和战略考量。或许,如此巧合的对峙,也是力量双方暗自期待和沙盘推演的结果。

既然退让表示软弱和心虚,坚守就意味着责任和力量。这场国家间的对峙就必然掉进这则笑话未卜的结局里。孩子回去了,父亲接着孩子顶着,如果父亲累了,母亲再过来接班;对方肯定也不甘示弱,也会有人过来接替。储备力量轮流接替,各方目光汇成交集,对峙周边就成了热闹场所,各方在分析谁能坚持到最后。对峙双方倾诉对方应该让路的理由。一方说,是我先上的这座桥;另一方说,这桥就在我家门口,我爱怎么上就怎么上。这样的争执是个死结,关键不在于谁的理由对谁的依据错,而取决于双方的智慧和力量。这样一场较量,看的人多了,且家里人也出来了,对峙就关乎家族生存的尊严。

打酱油对峙笑话里折射的是人的心态。在社会中,因不肯退让,我们往往会因小失大,让下路有那么难吗?可在现代政治博弈中,退让是有限度、有底线、有策略的。一味的退让,往往会导致气势上的溃败。当国家意志和民族力量在宣示着要顶上去时,我们顶上一月、一年乃至更久又有何妨?

可一直对峙着不是我们期待的美好结果。关键是,我们想好对峙的下一步了吗?决心下了吗?我们觉得现在是属于攀缘而上把握机遇的时机呢,还是该罢手则罢手继续以忍让来赢取战略机遇期呢?我想,无论是买酱油对峙,还是南海对峙,最后都无非是两种结果:

第一种:双方实在觉得继续对峙下去是耗体力的事,干脆来个君子协定,同时撤退。并且各说各话,各行声明:我并没有输!我是为了对方,也是为了自己。但若有一方在撤退时心有不甘,耍些摆胜利姿态的小动作,必然会造成新一轮对峙。姿态很重要,姿态犹如人的心态,不够阳光的人,迟早被周边人厌倦;不讲信用胡搅蛮打之人,也必然被邻国所冷落。

第二种,有威望高,双方都能说得上话且无私者过来劝架,双方体面撤离。这取决于有没有这样的人选,他愿不愿意这样做。如今,惟恐别人不冲突、幸灾乐祸的人不少。但真闹到打群架波及自己,有些人也不乐意。所以,体面收场是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媒引的。你看南海,老美终于出来说出和解对话的的话了。中菲真打起来,老美的日子也不好过。

第三种,对峙过久,肝火上升,忍耐力下降,难免从语言过激演变成肢体冲突。此时,一切由力量说话。身材灵活且强韧者,固然可以一脚把对方踹入河中,但必然顾及围观者的言论,他等着对方先动手呢。所以,最后的胜利者,必然属于头脑清醒等待机遇并获得舆论理解的一方。

现在,我以超强的耐心和兴趣等待着这场对峙,看有没有出我意料之外的结果。

文章来源:《博客日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