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廉相孙叔敖的故事

【新唐人2013年1月21日讯】孙叔敖本名劳敖,字孙叔,拜相后,被人称为孙叔敖。孙叔敖一生为人善良敦厚,处事自甘其苦,不以私欲夺志,在楚庄王时被启用为楚国的令尹,其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那时的楚国是春秋时代正在崛起的强国之一,田产丰饶,国家富庶,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处身盛世,官居极位的大国丞相,孙叔敖却终身清廉如水,家贫如洗,子孙一直耕作务农,自食其力。

孙叔敖少年时,有一次荷锄种地,突然看见一条两头蛇向自己游来。那个时代的古人,认为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见者十有八九会死,如果打死蛇,打蛇人必死。孙叔敖初见蛇时内心又惊恐又畏惧,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年纪轻轻就被两头蛇害了性命。看着两头蛇慢慢地向远处爬去,孙叔敖突然又想,这条蛇今天害了我,明天再爬出来还会害死别人,不如我一人承担必死的命运,别人就可以免去灾祸了。于是,孙叔敖抢上前去把蛇打死埋入土中。

孙叔敖回到家里,见母亲正坐在门口等他,他便难过地对母亲说:“母亲这样疼爱我,可是儿子恐怕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母亲大为惊讶:“这话从何说起啊?”孙叔敖说:“刚才我碰见两头蛇了。”母亲惊问:“啊!蛇在那里?”孙叔敖答道:“我怕它继续去祸害别人,就把蛇打死并且挖了个深坑埋掉了”。母亲长舒一口气,转忧为喜地说道:“你这样做就对了,孩子。人常说,善恶必有报应,你冒死为众人除了一个大患,做了件大慈大善的事情,这是积了大德,将来一定会得到福报的!”

果然,孙叔敖不仅没有因此死掉,后来反而当了楚国的令尹。当他向母亲禀告自己晋升令尹之职时,母亲笑着对他说:“我说善有善报吧,这不就应验了吗?”

孙叔敖晋升令尹职位的这一天,满朝文武百官,四方平民百姓都在为孙叔敖晋升而庆贺。突然,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穿了一身孝服,手举挽联,慢慢走到庆贺的庭前。那挽联上写着:“有身贵而骄人者,民亡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当时在场的众朝臣纷纷上前阻止斥责老人,要治他污辱戏弄当朝令尹之罪。谁知老人不但毫无惧色,反而抑天大笑道:“区区小民之命,何足挂齿耳。可叹啊!”说罢,便束手待绑。这时,孙叔敖大步走上前来,对着老人恭身施礼道:“老父既有如此忠心,请当面赐教。”老人连忙将孙叔敖扶起说:“人人皆要治罪老夫,令尹却为何如此谦恭?”孙叔敖说:“你穿孝衣而来,表明是不畏惧一死的,你那挽联上的话,明明是在告诫我们。请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吧!”老人听了,感叹道:“庄王真是慧眼识英才啊,他肯重用孙叔敖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楚国何愁不兴旺呢?”

原来这位老人是一位隐者,他看到孙叔敖刚当上令尹,满朝上下的人都对他大唱赞歌,不禁担忧孙叔敖会象众多的庸官俗吏一样,被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所捧杀。于是别出心裁地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诫孙叔敖。如今见孙叔敖如此礼贤下士,老人便诚恳地告诫孙叔敖说:“位已高而意益下,官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意思就是说,地位越高越要体察下情,官职越大越要接近平民,奉禄越多越要谦虚谨慎。

从此,孙叔敖把老人的这三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严于责已,约束家人,从不以私害公。他礼贤下仕,弹精竭虑,修军备、兴水利、整饬吏治,把个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言便,百官称善。

一次楚庄王兼并了一个小国,孙叔敖亲自率人将小国国库中的财物一一登记造册,派人押送回国。不久,左将军婴齐又派人送来几车缴获的浮财。于是库尹建议说:“既然这批财物是未入册的,不如留作司库衙门的费用吧。”劝孙叔敖把这些晚送到的浮财纳入衙门的小金库。孙叔敖不同意,认为不论入没入册都应当交由国库统一接收。不能因为同样都是充公,就随便以小衙门的利益损害国库的利益。

孙叔敖并借此机会教育库尹说:“高大的国库就是由每件细小的物品堆积起来的;大海很大,却由很小的一滴滴水珠组成。人的贪欲不论大小都不能让它滋长,贪欲一旦滋长起来可就不得了,像奔涌的洪水,你渲泄它容易,阻止它可就难啦。”最后,孙叔敖吩咐库尹逐一登记好财物,呈报楚王一并封入国库。

孙叔敖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的作风,带动着他的众多下属也廉洁奉公,使楚国吏治清明,政通人和,为楚国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身为楚国重臣,孙叔敖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件事,可能都足以改变许多小国的命运和历史。因此,他也成为许许多多小国家争相贿赂的对象。

一次,孙叔敖出于楚国的战略需要,说服楚庄王准予陈成公复国。这时陈国的土地已完全纳入楚国的版图,楚国派公子侧任大将防守陈地。陈国国君流亡在外,得知这一消息,陈成公立即派人悄悄给孙叔敖送来玉璧3双,金帛5车相赠。孙叔敖百般推辞,使者放下礼物掉头就跑。孙叔敖无法,只好将礼物制成礼单,面呈楚王上缴国库。楚庄王很感动,就告诉孙叔敖可以挑喜欢的东西自己留一些,孙叔敖摇摇头,命库尹派人运走,全部封入国库。

孙叔敖操劳国事鞠躬尽瘁,却从不治私产,自己家中一直很清贫。他家里烧的柴草都全是儿子孙安自己上山砍伐,再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劈好晾干抱入厨房。他家的屋后有一块空地被父子俩辟为菜园,儿子孙安整日忙于种菜捉虫,担水灌园。孙叔敖深知孙安虽然秉性憨厚仁孝,但并无治理国事的才具,便常常教育儿子自甘淡泊,不要贪图荣碌地位而去钻菅谋官,否则的话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轻则害己,重则害国家害百姓。儿子孙安铭记孙叔敖的教导,终生未出仕。孙叔敖病死后,楚庄王几次要封孙安为大夫,孙安想起父亲的遗命,几次都推辞掉了,终生以耕作为务,自食其力,奉养老母天年。

东周时代历500多年,存国数百,有宰相先后不下万人,而如孙叔敖这般廉洁者却不曾再有,孙叔敖可谓是千年一遇的廉相。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