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弹”威胁5航班 内蒙男报复社会被拘

【新唐人2013年5月17日讯】(新唐人记者姜晓文综合报导)5月15号,大陆3家航空公司,共5架飞往深圳的航班,均因收到“炸弹”威胁的电话,而被迫返航或推迟起飞,导致秩序大乱。次日凌晨,内蒙古籍嫌犯王某亮,在东莞市被抓获。据悉,王作案动机意在报复社会。有评论质疑:这不仅仅是虚惊一场,频繁发生的航空危险,民众的安全如何有保障?

大陆媒体报导,15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先后接到男子匿名电话称,飞机上有液体炸弹的恐吓消息。导致深圳航空、东方航空、吉祥航空,5架飞往深圳的航班紧急变更飞行计划,返航、备降或推迟起飞。

报导指出,该案嫌疑人锁定内蒙古籍人王某亮,次日凌晨3点多,在东莞市一出租屋内被抓获。据悉王是通辽市人,26岁,是一个无业人员。王某亮承认了编造虚假炸弹信息、电话、威胁航班安全。据交待,动机是因仇视社会,意图报复。

据民航业内人士介绍,每经历一次类似事件,航空公司需要承受巨额损失。不但要放掉近百吨的燃料,还要支付机场费用。同时还需协调同航线的其他航班避让、绕行,仅其燃料成本、场地成本、人力成本,合计起来可能要超过百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亮已被刑事拘留。有消息指出,编造虚假信息威胁航班安全,最高可判刑15年。

有网友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受威胁的是5架次航班的目的地都是深圳,这仅仅是一个人报复社会的犯罪吗?也可能是由组织的。

报导指出,近一年来,类似恐吓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而这次就更为夸张,五个机场启动的应急措施都让乘客被受惊吓。但每次都是事后证明都是虚惊一场。

有评论认为,一个虚假的威胁的信息就带来了人力、物力、社会资源上的一个高昂的代价,民航如何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