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科研经费曝乱象 财政支出超5千亿

【新唐人2014年10月22日讯】近日,中国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由于监管存在漏洞及体制滞后等原因,不少人把科研经费私吞。更有甚者,不惜采取虚列劳务费用、收集发票冲账、借壳套现等不法手段,以中饱私囊。

据大陆媒体报导,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中国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近100倍。

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加,“跑冒滴漏”严重,甚至有人想方设法中饱私囊。

2014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巡视组在对复旦大学的专项巡视中发现,该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现象突出:经核查,2008年至2013年,复旦大学有25个项目在同一时间多渠道申请获得资助,属于重复申报课题。而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的情况在各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内均不同程度存在。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介绍,以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大气污染科研项目为例,就存在重复交叉问题:自身部门已经立项的和即将立项的重复,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重复立项的问题。

虚列劳务费用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曾任北京邮电大学软体学院院长的宋茂强在担任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新型网路应用模式的网路化操作系统”子课题的团队负责人期间,利用审批和分配科研资金的职务便利,伙同他人,以虚列劳务人员名单的方式,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资金68万元被私吞,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收集发票冲账

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

借壳套现

原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苕溪课题”总负责人的职务便利,采用编制虚假预算、虚假发票冲账,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国拨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冲账,划拨到自己实际控制的“壳公司”账户上。

面对触目惊心的科研经费贪腐案例,不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认为,一方面是科研经费在监管上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则是体制滞后迫使科研人员不得不违规操作。

至于科研资金怎么花,虽然也有规定,但这些规定基本形同虚设。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