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0月16日讯】据自由亚洲电台10月15日援引美国《纽约时报》的报导说,中共媒体经常篡改或谎称一些外国专家或记者如何称赞中共体制或中国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言论,引起相关外国专家和记者的抗议。
自由亚洲电台的这篇新闻的标题为“你没有唱中国政府的赞歌?中国媒体会替你唱!”,该文报导,《纽约时报》日前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共)官媒引述的话语不一定是你真说过的话”为题的报道说,一直以来,外界知道中国(共)官方新闻媒体会大费周章地正面描绘中国状况、颇具创意地调整标题、以及忽略重要事实等,而最近还有几位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还表示,中国(共)新闻媒体甚至在引述他们的言论时,有捏造或重大修改的现象。
例如,一名澳大利亚记者曾被中国媒体引述说,西藏人民过着“美好的生活”,但他表示自己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而一位人气颇高的美国作家被捏造说成是支持共产党言论观点的作者。
旅美中国学者,中国80年代电视连续纪录片撰稿人之一谢选俊先生就中共官媒竟然从事捏造和篡改外国人言语或文章的做法表示:“这是因为中国(共)官媒是为中共做宣传的工具,可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纽约客》(NEW YORKER)撰稿人何伟 (Peter Hessler)也写过几本关于中国的书,他有一天很惊讶地看到自己的署名出现在官方报纸《中国日报》今年1月的一篇观点文章中。该文高度赞扬中国(共)的政治模式说:“我认为,我对中国制度本质上有多么稳定有了更好的了解。”
《纽约时报》今年一月22日的有关报道说,这篇文章提到了阿拉伯之春之后,埃及经历的乱局,称中国更有能力应对重大的社会变革。文章称,“因为国家政权的强大和深入、政治基础的稳定和有效、人民在体制下生活的经验,中国更可能成功完成大变革。”这篇文章在网上吸引了大量关注,让何伟的读者感到难以置信。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他居然会为一家官方报纸撰文,称赞中国(共)制度的稳定性。但何伟很快澄清了此事,并清楚地说明,他没写过这篇文章。
何伟还在脸书(Facebook)上写道,《中国日报》联系他时,并没有让他撰写一篇观点文章,而是让他与一名中国的工作伙伴李雪顺讨论一系列话题,作为《中国日报》年终特刊的内容。他说,“我要强调,该文章无论如何都不能代表我对中国与埃及的全面看法,我也绝不会对这样一则报道表示认可,”何伟写道。“我希望读者了解我与该报接洽的背景条件:邀我与我的朋友及同事李雪顺共同参与一出涉及多方面话题的年末采访,和为一篇专门比较埃及与中国的文章找到我,完全是两回事。”
旅美学者谢选俊先生还分析道:“中国媒体之所以敢于愚蠢地捏造或篡改外国人言语或文章,而不担心会被识破和揭露,可能是基于“外国人不会看中国媒体”的这种侥幸心理。”
此外,《纽约时报》的报道说,澳大利亚记者罗文凯(Rowan Callick)两年前曾参加过中国政府组织的一次对西藏的旅行,回来会他却发现自己出现在《中国日报》一篇有关西藏的文章提中。虽然西藏因社会动荡而声名远扬,但那篇文章却援引作为《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亚太编辑的罗文凯的话称,“我惊奇的发现,这里的人们有着美好的生活。”罗文凯表示,他在西藏时的确与当地官员和记者见过面,但他从没说过那些话。罗文凯说,他后来收到了文章作者的个人道歉,对方解释说,错误地把其他一个人当成了罗文凯。这篇报道的原文至今仍可在官方电视台CCTV的网站上看到。
2012年,当发现《环球时报》上出现以自己名义写的评论文章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罗里·梅德卡尔夫(Rory Medcalf)感到十分震惊。梅德卡尔夫曾经被《环球时报》访问,但他从未答应为这家媒体写作评论文章。梅德卡尔夫说,该文章扭曲了他的观点,其中有一处指西藏人是“分裂分子“,梅德卡尔夫说自己从没有使用过这种说法。
就此事件,《环球时报》很难得地发表了采访梅德卡尔夫那位记者的道歉声明。该记者写道,“我从这个尴尬事件中看到的是,在国际参与程度扩大的情况下,中国媒体以及整个中国都在面对的挑战。”。
旅美学者谢选俊指出:“中国(共)政府这些年来花费大笔经费在国外致力于大力推广所谓中国软实力的活动,但任何国家的软实力都不能靠说谎和捏造、篡改而取得。”
而旅美华裔学者杨力宇教授则认为,中国(共)真想要推广自己的软实力,监控新闻和信息根本不是办法:“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共)在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方面的形象已经很糟糕了吗?他们这样做根本不是在国外推广软实力,建造好形象的方式。”
梅德卡尔夫指出,最近的一连串捏造及错误引用外国专家言论事件,揭示了中国(共)对媒体的严格管控与一部分中国记者想报道真实新闻这个抱负之间的角力。同时,梅德卡尔夫还在周三(10月14日)发出的一封电邮中表示,“我们也不能断定,所有在中国(共)官方媒体工作的记者和受聘的外籍编辑都会安然接受在新闻材料被发表之前需要对之加以扭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