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吴牛喘月
【原文】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注释】
(1)六出:六瓣。雪花的结晶体大多为六角形,因以为雪的别名。
(2)三竿:三枝竹竿的高度。古人用测量日影或估量太阳高度的方式来推测时间。日上三竿,约上午八九时左右。
(3)晏:晚。
(4)蜀犬吠(fèi)日:是一个成语,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所以空气潮湿,天空多云。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对着觉得奇怪的太阳不停地叫。用以比喻少见多怪。蜀:四川。吠:狗叫。
(5)吴牛喘月:比喻人遇事过分害怕,含有嘲讽的意思。
【译文参考】
飘飞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瑞雪是年岁丰收的预兆;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见太阳,所以当地的狗看见太阳,就对着太阳狂叫,是比喻人见识有限,少见多怪。吴地的水牛看见月亮便气喘吁吁,用来嘲笑世人恐惧得太过分了。
【课文讲解】
这部儿童启蒙教材,既然被誉为百科全书,主要就是传授大量的天文地理和人文的知识,知识的丰富程度,越往下读,就会感受越深。古人讲天地人三才,天文地理,与人文,密切相关,绝对不会让孩子学习无用的东西。学习天文现象、知识,为的就是与将来的人间的生活结合起来,成为通晓天地自然与人的有用之才。
这一课,讲到雪花飘落大地,呈现六瓣,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将来农业会丰收,也就是瑞雪兆丰年的另一个说法,非常富有诗意和文学色彩。学到天文与人事的相连性的知识,也学到了富有文学色彩的表达方式。
古人催人起床,珍惜时间时,常说日上三竿,来表示时候不早了,不像今天的话,说得太直白,一句时候不早了就完事了,没有留下任何想象余地;今天说人见识少,不是少见多怪,就是大惊小怪,古人却会用蜀犬吠日来间接比喻;嘲讽别人被吓坏了,太过容易惊恐,则用吴牛喘月来形容。真可谓形象生动,非常含蓄。
读这些句子,让人从另一个角度领悟到古人日常生活的优雅、风趣,连嘲讽人都如此艺术,真叫人羡慕不已。
【说故事时间】
吴牛喘月
吴牛即水牛,原产于中国长江、淮水流域一带,江浙一带天气炎热,水牛生性怕热,所以夏天时喜欢泡在水中或待在树荫下休息。因为太阳的热力实在太过强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时在晚上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已经出来,气温又要升高,而被吓得气喘吁吁。所以在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中便有“吴牛望月则喘”之语。后来“吴牛喘月”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关于“吴牛喘月”的故事。晋武帝的臣子满奋很怕风,有一次他坐在晋武帝旁边,北窗有一面琉璃屏风,实际上很严密,但看起来好像疏朗会透风。满奋即使知道琉璃屏风很厚实,不会透风,脸上仍表现出害怕的神色,不由得打起寒颤。武帝看到了就嘲笑他,满奋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吴牛一样,只要见到了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害怕得气喘吁吁。”
竿影测日法
圭表是以太阳为观测目标的计时仪器,它们的结构简单,是中国流传于世的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实际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
所谓的圭表就是由“表”所发展而来,再由圭表发展演变为日晷。“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于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竿影测日”,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远古的人们在平日生活中发现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所在位置而改变其影子方向与长短,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如在北半球夏至时,竿影或圭表的影子为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冬至时则正好相反,竿影或圭表的影子为一年中最长。因此,逐渐就有人想到利用竹竿或石柱来专门作为观测日影变化的工具,这就是“表”的最先由来。
“表”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用途非常多,经过多年的使用后,人们能更纯熟的使用“表”,而且可以依据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定出方向、节气、时刻、地域等。圭表是由直立于平地的“表”和一个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圭)组成。最晚大约在春秋中叶,圭表测量日影,已经是制定历法的重要方法了。
(资料来源: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
点阅【幼学琼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