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热风来 冬病夏治三伏贴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7月06日讯】小暑是黄历24节气的第11节气,夏天的第5个节气,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2019年的小暑交于7月7日17时09分(北京时间)。

《说文》曰:暑,热也。古书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民间谚语中也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

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是指小暑节气之后,空气温热,风吹在身上没有凉爽的感觉。

二候蟋蟀居宇,这个时期蟋蟀的羽翼还没有长成,只能躲在洞穴中“面壁”。

三候鹰始鸷,这是说小暑节气的后五天,老鹰开始在高空中飞翔。

小暑食新

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即把新米做成米饭,酿成新酒。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感谢神明赐予,恳请祖先保佑。然后尝新吃酒,夏天喝白酒,就像热水泡脚一样,在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也是养生的一个方法。

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有安神助睡、治血虚失眠等功效。(Pixabay)

小暑食藕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自洁白,也成为清廉高洁的象征。

南方地区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后,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也可以把藕切成薄片,用开水焯一下,加醋等凉拌。还可以把藕和排骨一起清炖。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吃。

人们平时食用时,往往把藕节丢弃。其实藕节本身就是很好的药材,而且营养丰富。将藕节加红糖煎服,对于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小暑黄鳝赛人参

除了吃藕之外,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着“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是吃黄鳝的好时节。黄鳝作为食品,按中医的说法有着祛湿、滋补的功效,而小暑前后正是黄鳝最为肥美的时候,确实也很适合食用。

从中医角度来讲,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等作用。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黄鳝在鱼类中属于热量较低的那种,和红色肉类比热量就更低了,但所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却一点也不低,非常适合天气炎热时食用。

西瓜清甜多汁,是夏季的解暑佳品。(Pixabay)
西瓜清甜多汁,是夏季的解暑佳品。(Pixabay)

解暑水果数西瓜

炎炎夏日出汗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所以一些水分充足的水果,特别适合小暑前后食用。比如西瓜和西红柿,都是特别适合的选择。可以将这两种水果去皮、去籽之后混在一起,压榨成果汁饮用。西瓜是特别好的消暑补水的水果,有着“天生白虎汤”的美誉。“白虎汤”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名著《伤寒论》内的方子,用来退烧降温。西瓜性寒,具退热功效,故人称西瓜为“天生白虎汤”。西红柿能生津止渴,对于夏季口渴烦躁、消化不良等热症有很好的效果。

小暑保健-敷贴三伏贴

小暑后,7月12日就正式进入今年的初伏,可以敷贴三伏贴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天是肺经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刻,这时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中药,可达到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的功效,而且又让季节温度与药物相辅相成,达到冬病夏治的预防目的。

静心养心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所以民谚说“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保护人体阳气,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所以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夏不坐木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石竹花颜色殷红,花朵玲珑。(Pixabay)

小暑诗歌赏析

唐诗《小暑六月节》形象地描述了小暑三候:“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这首《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由艳丽娇媚的石竹花写起:石竹花颜色殷红,花形精致,像是朝霞染红,又好像经巧手裁过。石竹花不怕小暑的热风,依然摇曳生资;它引得蜜蜂飞来流连忘返;独守空闺的妇人看见了,不免触景伤情,自伤自怜。诗人阅读朋友的赠诗,更增添了离恨别愁,忧思郁结在心里,一天难过好几回。

唐代白居易的《消暑》诗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心静自然凉,一直坐到“眼前无长物”,自然能感受到窗下吹来的凉风。这首诗平和恬淡,兼备哲理禅理,犹如一汩清流,能抚慰浮躁的心灵。

(记者李蒨蒨报导/责任编辑:祝馨睿)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