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艺术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它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发丝上进行雕刻,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还有“软派”和“硬派”之分。“软派”是在象牙、发丝等软材料上雕刻;“硬派”是在玛瑙、玉石、瓷器等6度以上的硬质材料上雕刻,难度较高。
米雕
米雕起源于清朝乾隆的民间工艺,其实当时是古人科举考试时,刻诗词文章,用来作弊的工具。如今,人们把祝福的语言刻在米粒上,再配以精美的饰物,作为美好情感的寄托。
在细小的米粒上雕刻,须有极高的书法功底、精细的微雕技能,还须屏息静气、精神集中,方能在微小之中展现中华文化艺术的神采和韵味。
发丝微雕
细小的发丝竟然也能雕刻?真是不可思议啊!中国微雕大师常世琪的上百件微雕作品中,就有发丝上的雕刻。其中有林肯像、鲁迅像、西游记人物,以及在一根发丝上雕308个字等,让人大开眼界。
旅美华裔微雕艺术家金银华在举行展览时,就展示了一件特殊的作品:栩栩如生的大熊猫被雕刻到了一根发丝上。这位艺术家花了10天的时间,使用一管兔毫画笔创造了这幅微型杰作。
寿山石微雕
寿山石微雕是在细小的寿山石材上雕刻细微的画面或文字。寿山石微雕始于清朝,80年代,陈忠森微中求精,进一步发展了这门艺术。
寿山石微雕书法和国画首先对创作用材十分讲究,被雕刻处的石质要绝对精纯,含不得半点砂格和裂纹。此外,还要求雕刻者有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而且力求用刀稳、准、狠。再者,还须把握刀具与石材所产生的线条变化的艺术效果。
核雕
核雕工艺已流传千年,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核雕十分讲究刀工,好的橄榄核雕须要形神兼备。
最著名的核雕艺术家要数明代的王叔远了。明朝文学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里如此写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微雕艺术家
中国有好几位微雕艺术家,比如郭月明、李一鸣、金银华、冯耀忠、于硕、吴南愚、秋人、韩志耀等,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陈逢显则是台湾著名的微雕艺术家,从事微雕创作近40年,100多件作品广为国际收藏家、台北故宫、国父纪念馆所收藏。无论是纸、木、竹、石、沙、牙签、米粒、火柴棒、面条、鸡蛋、蜻蜓翅膀等,在陈逢显的精雕细琢之下,都成了一件件独特的微雕艺术品。
微雕是一门难度极高的技艺,需要有美学和书法的功底,还要有精湛的雕工、良好的视力和注意力,因而能够掌握的人不多,几乎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有不少微雕艺术家不时举行作品展览、成立微雕博物馆,让公众有机会接触到这门技艺,使它得以承传下去。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