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喝杯冰水很过瘾,但如果长期饮用,会对身体带来伤害。而冰水即便融化,伤身程度也比未曾冰冻过的冷水更甚。
冰块即使化为水 仍带有冰性
《医方集解.理中汤》有段记载:“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召杨介进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介曰:疾因食冰,臣请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源也。果愈。”
明医中医联合诊所中医师叶启民的老师,过去教书讲到这一段时,都认为是无稽之谈而草草带过。直到有位年轻时吃太多冰的妇人,以温补的药调养一年仍无效,只好试着让她用冰块煎煮附子理中汤,结果服不到三帖就痊愈。
叶启民解释,吃大量的冰所引起的疾病,要用冰当药引,是因为吃冰与喝冷水,带来的损伤程度是有差别的。吃太多冰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较严重,其冰气不是一般温热的药可化解掉的。
同理,当人们喝下加了冰块的冰水或是冰箱冷藏的冷水,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前者较大,即使两者都不带冰、甚至温度一样。叶启民说:“加冰块的冰水就算最后融化,但冰性还在,更类似于吃冰带来的伤害。”而要去掉冰性,只能把水煮沸。
然而,无论是冰水还是冷水,都不能常饮。因为脾胃喜欢温暖,如果常摄入冷食,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症状:
轻度症状:越喝越渴。因为人体是恒温的,当有寒气进入体内,胃会生热以抗寒,出现大热天一直喝冰水,却依然燥热口渴的情形。
中度症状:寒气上逼于头,太阳穴发痛。
较严重症状:变成“喝水也会发胖”的体质。大量的寒气使胃畏寒,当脾胃受伤后便无法顺利消化、吸收食物,造成肠胃道吸收水分,却不能良好地吸收和运化营养,容易发胖,实质是水肿。
当脾胃受伤,还会延伸出很多疾病:
● 容易呕吐、拉肚子。胃生热抗寒,当体内有寒热两股气互相交作,容易造成呕吐腹泻,尤其是短时间大量饮用冰水。叶启民说,有时人们以为是吃坏东西造成上吐下泻,其实可能跟吃太多冰冷食物有关。
● 容易感冒。脾胃为后天元气之所在,脾胃受损会使免疫力下降。
● 容易疲倦、晕眩、睡不饱。脾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代谢湿气。当脾胃功能差,往往无法有效化解湿气。水湿累积,引起头晕、晕眩、睡眠质量差。常有患者在夏天出现怎么睡都睡不饱、越睡越累的情形。
叶启民指出,冰水只要加了冰块就有寒气,无论是否退冰;但退冰程度会影响寒气伤害的深浅。当寒气伤得更深时,会出现胃食道逆流,甚至影响生殖器官。
如果长期大量吃冰、喝冰水,久了容易造成男性精虫活动力不足,女性则容易因气血瘀凝而引发巧克力囊肿、子宫肌瘤。寒湿累积久了,一些年长者容易有疝气。
即使将冰水含在口中慢慢吞下,仍会伤身。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口中冰气会伤到上焦心肺,直接喝下肚则是伤到中下焦肠胃。因此,用口将冰水温热后再吞下虽对肠胃没有影响,但有心脏病和喘咳的患者不能这样做。
一般而言,吃冰后,身体会很快反应出不舒服的人,是明显不能吃冰的体质,这样的人自己也会留意、少吃。“中医师最怕的是,有些人不断说自己怎样吃冰都不会有事,但体质实际已很寒。”叶启民说。
这种身体“盖牌”的现象常见于男性,当同时有抽烟喝酒、吃槟榔等习惯,摄入体内的东西越混杂,身体对不好东西的反应力就会越薄弱,这类人的体质也越难调养。
另一方面,常常觉得热到受不了,想灌杯冰水消消暑,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不健康讯号。
当全身气血运作很顺、排汗通畅时,能把身体多余的热带走,就不会老想吃冰。相反,如果气血有瘀阻,就容易感到烦燥、口渴,想喝冰饮、吃冰品。此时,可考虑找中医师调理。中医在夏天常用清暑益气汤帮患者补气、清暑。
4种时候不能喝冰水
完全不碰冰水、冷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有些时候必须要避免:
1. 生理期期间:冰有寒凝之性,在生理期喝冰水、吃冰易造成经痛、闭经。有经痛的人,在非生理期时,也要少喝冰水。
2. 感冒时:除了感冒时不能喝,平常容易感冒的人也要减少饮用次数。
3. 刚运动完:此时末稍血管正扩张,只能喝常温或温热的水。当人已心平气和,流汗也缓和时,才可以喝一点冷水。
4. 吃火锅或大餐后:当整个脾胃在充血进行消化时,不宜吃冰、喝冰水。有些火锅店会附上冰品当点心,但吃完火锅接着吃冰会让胃里如“冰火二重天”,非常伤肠胃。
手握冰块能忍多久?决定你吃冰的程度
如要消暑,建议用冷水、冷饮代替冰水。但若忍不住喝了冰饮,也有食疗补救的方法:
● 姜枣茶:老姜、红枣加水煮开饮用,老姜比生姜更具温胃效果。
● 用胡椒、花椒煮菜:这类辛香料能在胃中停留较久,达到温胃的效果。
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知道自己身体能忍受多少冰量的侵袭:单手握住冰块或冷饮,是否超过1分钟手不痛且不需换手。
叶启民表示,如果不到1分钟就要换手,代表这种温度直接进入胃中会凝结气血,只是因为内脏的神经反应没有皮肤表面敏感。但胃不抗议,不代表它承受得住。
做这个测试能发现一个人可以承受的冰量其实有限,手脚容易冰冷的人能忍受的冰量更有限,自然不适合吃冰品、喝冰水。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景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