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30日讯】北京市公安5月29日通报,又有核酸检测公司涉嫌违法被立案侦查。该公司法定代表在内8人被抓。这是10天内第三家涉嫌违法被调查的核酸检测机构。评论认为,中共密集查处核酸检测机构,是在转移清零政策引发的民怨。
北京市公安5月29日通报,前一天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立案侦查。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潘绪宏:“该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加赶进度,在明知超量混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
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男,52岁)等8人,已经被刑事拘留。
这是10天内,北京第三家涉嫌违法被调查的核酸检测机构。
之前在27日,警方通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也是违规采用多管混检。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等17人被刑事拘留。
21日警方还通报,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立案侦查,因为这家公司被发现“没检测就出结果”,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朴石医学被吊销执业许可证,法定代表人等6人被刑事拘留。
为什么多家核酸检测机构都会违规?
对于核酸检测机构来说,PCR扩增仪每天最大检测管数是固定的。大陆媒体《中新经纬》引述某三甲医院检验科刘医生的话说,“中同蓝博”和“金准医学”违规采用多管混检,也就是在“5混1”里再进行3管及更多管混检,就变成了“15混1”甚至“20混1”“25混1”。
这样做,虽然节约了检测管数,但却人为稀释了样本,影响准确性。
至于朴石医学“没检测就出结果”?《中新经纬》引述第三方核酸检测实验室人员说,大概率是因为超样本量接收,检测通量不够。北京市卫健委又要求检测机构24小时内必须出具检查结果,所以“铤而走险”。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指出,这些事件中,的确存在不良商人被利益驱动,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重要的是,清零政策和核酸检测作假,或者核酸检测当中出现的技术上的、经营上的这些问题,这个东西是不能划等号的。所以现在很有可能,他们要借这个核酸检测当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最后转移现在大家的视线,然后找到替罪羊。”
上海封城后,中共的清零政策引发了全社会进一步争议。目前北京疫情也在延烧,爆发多起学生抗议。
然而,为了显示所谓的制度优势,中共坚持清零政策,不停的推动大规模核酸检测。最近很多视频曝光,清零已经成为一门生意,防疫人员甚至给活鱼,活虾,蔬菜都做核酸检测。近两年,中国的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大量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跑步”进入市场分一杯羹。
李恒青:“是他整个清零政策,最后才会给他们产生、制造了一个挣钱的机会。然后他们就想挣更多的利润。所以具体做事的时候,因为它这个体制就是可以造假的一个体制,所以自然就会让这些人有他们生存的空间。”
另一方面,这杯羹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分到。
微信公众号“深蓝观”撰文说,核酸检测业看似遍地黄金,但实际上,一些企业被政府长期拖欠回款,陷入危机。
他举例,一家检测公司参与上海核酸筛查一两个月,至今还没有结过帐。深圳一家核酸检测公司去年核酸筛查的回款,到今年3月份仍未收到。北京一家国资背景的核酸检测公司部门负责人称,有的回款周期长达半年到9个月,拖欠几个亿人民币的都有。
中共政府财政拮据。一些富裕的地方由财政兜底,一些财政不宽裕的地方,则需要调用医保。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核酸检测规模。
推特上有网友说:各核酸公司以后也别催政府还应收账款了,政府忙着督查你们的犯罪问题,一时半会儿没空还钱。
编辑/尚燕 采访/骆亚 后制/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