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6月22日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经常以人工智能(AI)从事工作的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并由此导致失眠以及下班后饮酒增加。
这项研究于6月12日在线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上。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确定了相关关系,只是证明它们有关联,并不能证明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就一定会导致孤独或其它反应。这项研究包括4项实验,在美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不同文化中进行,在不同文化中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首席研究员、乔治亚大学管理学助理教授唐博文(Pok Man Tang)说,“人工智能系统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塑造工作场所,会带来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危险,包括对员工的精神和身体方面的潜在伤害。
“人类是群居性的,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在隔离状态下工作可能会对员工的个人生活产生破坏性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指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情绪)。”
然而,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工作可能有一些积极方面。研究人员发现,经常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员工更有可能为他们的同事提供帮助。但是,这种反应可能是他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需求所引发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有些受访者有严重的依恋焦虑(attachment anxiety),也就是对社会关系感到不安和担心,尽管他们报告说,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工作使他们更有可能帮助他人。他们还遭受孤独症和失眠症困扰。
台湾一家生物医学公司的166名与人工智能系统一起工作的工程师参与了一项实验,被问及他们在三周内的孤独感、依恋焦虑和归属感。同事们对每个人的帮助行为进行了评分,而他们的家庭成员则报告了他们的失眠情况和下班后的饮酒情况。结果显示,与人工智能系统互动越频繁的员工越有可能出现孤独、失眠和下班后饮酒增加的现象。然而,他们也同时表现出为同事提供帮助的行为。
而另一项实验则以印度尼西亚的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126名房地产顾问为对象,其中一半人被告知连续三天不要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而其他人则被鼓励尽可能多地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研究结果发现,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的表现与前面的实验结果相类似,只是人工智能的使用频率与下班后的饮酒之间没有关联。
对美国214名全职工作者和马来西亚一家科技公司的另外294名员工进行的在线实验也有类似的发现。
唐博文建议,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者应该考虑为人工智能系统配备社交功能,比如人类的声音,以模仿人类的互动。雇主也可以限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工作频率,并为员工提供社交机会。
唐博文说,“关注计划(mindfulness programs)等其它积极干预措施也可能有助于缓解孤独感,人工智能应用在不断扩大,所以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减少这些系统给使用它们的人造成的潜在伤害。”
同时,美国医务总监(U.S. surgeon general,又译为美国军医长)最近的一份报告《我们的孤独与孤立流行病》(Our Epidemic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发现,孤独的危险性相当于每天抽15支香烟。
孤独不仅仅是一种糟糕的感觉。该报告发现,它也会损害个人健康和社会的健康,它与心血管疾病、痴呆症、中风、抑郁症、焦虑症和过早死亡等较大风险有关。与社会脱节对死亡率的影响类似于每天多吸15支烟,甚至比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的影响还大。
报告称,大型人口研究记录显示,在最初的健康人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与社会联系较多的人寿命更长,而那些缺乏社会交往,处于孤立、孤独和低质量人际关系状态下的人,更有可能提前死亡,无论死因如何。
美国医务总监维韦克‧穆尔西(Vivek Murthy)博士写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加强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去开发人际关系这种尚未开发的资源,挖掘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治愈良方,帮助我们自己过上更健康、更有成效、更加充实的生活。我们要接听朋友打来的电话,腾出时间共享一顿饭,在没有手机干扰的情况下倾听他人,多为他人服务,真实地表达自己,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效果却异常强大。”◇
原文:Loneliness and Insomnia Linked to Work With AI System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