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大的小行星撞击坑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9月06日讯】研究人员称,已经发现的证据显示,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的德尼利昆镇(Deniliquin)附近的小行星撞击坑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它可能引发了一场重大冰川事件,导致当时地球上85%的物种死亡。该研究8月20日发表在《地壳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期刊上。

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兼职教授兼小行星撞击研究员安德鲁‧格里克森(Andrew Glikson)认为,这个陨石坑的直径为323英里,几乎是目前保持纪录的陨石坑——南非的弗里德堡陨石坑(Vredefort crater)的两倍。

格里克森表示,造成这个巨大陨石坑的那次撞击可能发生在奥陶纪晚期(Late Ordovician)大规模灭绝事件期间。他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具体来说,我认为它可能开启了赫南蒂安冰川阶段,该阶段持续发生在4.452亿至4.338亿年前之间。”“这场巨大的冰川作用和大规模灭绝事件消灭了地球上约85%的物种。”

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可能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毁灭性影响,突然的撞击不仅会发出毁灭性的震波,而且碎片场和随后的大气噪音会减弱太阳光的强度,从而引发冷却事件。

格里克森承认这个陨石坑可能更古老,但他说,无论该小行星何时撞上地球,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它击中了冈瓦纳大陆(Gondwana continent)东部。冈瓦纳大陆在分裂成包括澳洲在内的几个大陆之前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

由于自然发生的侵蚀作用以及沉积物的不断移动,在普通视野中找到这么大的陨石坑是很困难的,甚至地球板块的移动也会改变陨石坑的结构。格里克森说,当小行星撞击时,它会形成一个核心隆起的陨石坑,就像鹅卵石投入池塘时水花向上溅起的样子。

“这个中央隆起的圆顶是大型撞击结构的一个关键特征”,他写道,“然而,在千万年的侵蚀之后,其结构会变得模糊。”

通过了解撞击过程中从陨石坑中抛出物质的地球物理组成,科学家可以研究世界各地不同地形中的“撞击喷射物”层。冈瓦纳大陆和澳洲已有38个已确认的及43个待确认的此类撞击结构。

1995年,格里克森的同事托尼‧叶茨(Tony Yeates)提出,新南威尔士州的磁场模式可能代表了一个巨大的、被掩埋的撞击结构。格里克森写道,通过分析该地区2015年至2020年更新的地球物理数据,他确信“证实了德尼利昆(Deniliquin)结构的存在”,该结构的中心也有一个穹顶。

为支持这一观点,格里克森引用了一些具指标性的物理现象。磁场数据揭示了由撞击的极高温度产生的具有对称性的波纹图案,中央低磁区对应于地幔穹顶上方的深度变形(穹顶的顶部比附近地幔的顶部浅),远离中心的径向断层是大型撞击结构的典型特征。

根据研究,中央隆起和相关的角岩均被侵蚀。尽管如此,作者认为德尼利昆特征与周围的结构趋势“不一致”。

“德尼利昆撞击的大部分证据都是基于从地表获得的地球物理数据”,格里克森写道,“为了证明撞击,我们需要收集撞击的物理证据,而这些证据只能来自深入结构内部的钻探。”

在没有计划进行大型钻探作业的情况下,相关研究发现的确显示那里存在一个潜在的小行星所留下的巨型撞击坑。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