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一十三:杨伟名上书

整理:袁斌

今天,提起思想解放,我们就会想到林昭,想到遇罗克,想到张志新。但那个年代的提倡思想解放的不止这几个人,只是别的人不为人知罢了。比如陕西户县城关镇北街大队会计、才上了三年私塾的杨伟名,就是积极倡导思想解放。

1962年5月,面对大饥荒的严峻局面,杨伟名忧国忧民,追寻真理,抛开个人安危,向中共直言,写下了《当前形势怀感》。文章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其主要观点有:1,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初期的社会主义”;2,要扩大和发展“非计划经济”;3,在地权仍属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到户”。

此文写就后,杨伟名与大队支书、大队长共同署名,上报给了当地的中共县委、陕西省委、乃至西北局。他们看过这份上书后,都以为出了个能人,逐把这份材料逐级上报到了中央。

但看了杨伟名的上书后,毛泽东却被触痛了。1962年8月,他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严词批判了杨伟名的建议。针对杨信中“一叶知秋,异地皆然”这句话,毛泽东说,“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写信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显然,毛一下子就把事情归结到了阶级斗争上。

随着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对杨伟名的严词斥责,中共西北局、陕西省委、县委也一级一级地开始对他进行批判教育,杨伟名因此迅速成了陕西的反面典型。

文革”中,杨伟名遭受的迫害更是数不胜数。1968年5月5日夜晚,杨伟名夫妇实在承受不了“革命群众”无休无止的批斗、轮番的毒打、凌辱,双双服毒自尽。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请儿子代他归还欠县城一位修眼镜师傅的十几元钱,和欠青羊寨姨婆家的一斗包谷。

多么朴实善良的人啊!

1979年,杨伟名得以平反。

今天重看杨伟名当年提出的意见,与文革后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何其相近。有人感叹说,对中国的问题,杨伟名早认识了二十年。在那时的中国,早认识了二十年,早讲了二十年,就成了个人无尽的悲剧,成了我们社会没齿的悲哀。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