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化债不顾“病根” 中共财政“大招”被指开错药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4日讯】在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共财政部许诺要推出系列“增量政策”,并暗示要加大力度发债化债,却没有提供具体的规模和措施细节,令中国股民大失所望,讽刺北京当局“画大饼”。海内外经济学家纷纷作出分析解读。

星期六(10月12日),在投资人热切的关注与期待中,中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长蓝佛安并没有如外界所预期的宣布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只是声称,当局将围绕所谓“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等目标,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包括加大力度支持地方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等等,却不提供具体的规模及措施细节。

蓝佛安声称,今年财政赤字上限是4.06万亿人民币,新增地方专债(包括已发和待发专债)上限是3.9万亿人民币,未来三个月还有2.3万亿人民币的专债资金可于带动地方投资等。此外,中央在去年2.2万亿人民币的地方债限额基础上,今年又安排1.2万亿人民币的额度,用于支持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等。

最后,蓝佛安在致词时补充说,财政部仍在研究“其他政策工具”,中央财政也“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外界认为,这是在暗示北京当局将采取大规模发债的方式,来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

针对这场新闻发布会,穆迪分析经济学家林师顺(Heron Lim)对法新社表示,中共官方的财政刺激计划的细节似乎仍未敲定,“不幸的是,对中国来说,问题的关键往往隐藏在具体细节中” 。

美国之音援引分析人士认为,这场发布会的关键词就是“赤字”、“举债空间”和“化债”。中共财政部考虑的并不是经济景气的刺激对策,而是如何应对金融风险和经济崩盘的挑战。而财政部的所谓“大招”,不过是发债化债“稳”为先,至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及“病根”就顾不上了。

自从2022年底取消疫情限制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疲弱不振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更是“雷声轰隆”,几乎濒临崩溃边缘,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官方陆续出台了一些刺激措施,却始终起不到实质性的提振作用。唯9月下旬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一度成功推动中国股市连日飙涨,却在十一长假后因无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支撑而接连数日下跌。

为了稳住股市,官方媒体数日前暗示财政部周六将推出新的“大招”,或将再拿出数万亿元人民币来提振经济。结果财政并没有公布任何大规模刺激方案的具体措施,却在记者会上留下了扩大举债的暗示,中国网民失望之余,纷纷发帖讽刺财政部“画大饼” 忽悠投资人。

社交媒体微博上,有网友在相关消息下留言评论道:“(财政部)和发改委一模一样的,说了又没有说,望眼世界绝对遥遥领先。”另一位网友则调侃说:“下周五估计可以抄底了,至于为什么是周五呢? 因为连跌五天。”

对此,澳大利亚跨国银行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Raymond Yeung)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市场已有共识 ,即北京这一轮出台的货币宽松和财政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基本面的问题,对短线炒股的投资人也不具参考意义。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