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措施未能提振内需 中国11月CPI涨幅继续下滑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0日讯】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幅继续下滑,制造业通缩持续存在,表明中共当局近期出台的刺激性措施收效甚微,尚不足以扭转中国国内需求持续疲软的局面。

本周一(12月9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2%,比10月份0.3%的增幅进一步下滑。这是CPI指数连续第3个月衰退,并创下了近5个月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与10月份2.9%的降幅相比有所收窄,但这一数据已持续衰退了26个月。

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价格领跌,降幅达7.1%,燃料和动力价格下降6.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0%,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3.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7%,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1.7%。

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与此同时通缩压力不断上升。尽管北京当局和央行从9月底开始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降息、支持股市和楼市、刺激银行贷款等,竭力要摆脱通缩,但至今中国的消费增长依然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这表明,那些经济刺激措施的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并不足以改变内需疲软的现状。中国的价格持续下跌仍在侵蚀企业盈利,家庭消费意愿依然低迷。

马来亚银行(Maybank)经济学家艾丽卡‧郑(Erica Tay)在一份电邮中告诉CNBC,虽然中国的PPI通缩略为收窄,但似乎仍很顽固,而且制造业投入品和产成品的累积库存规模庞大,而且逐月增长。她说:“这表明,中国仍在努力应对国内需求疲软,而批发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中国宏观战略负责人刘洁(Becky Liu)则对CNBC直言:“我们认为中国通货紧缩将持续下去,特别是根据以往贸易战期间的经验。”

刘洁认为,中国的PPI通胀率在整个2025年都可能保持负值。她说:“通胀,尤其是PPI通胀,通常会在这种时期降至负值,我们认为这次也不例外。”

鉴于2025年川普上任以后,中国将面临新的贸易关税,再加上中国的房地产危机难以在短期内找到解救的方案,经济学家们普遍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分析师在12月6日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2025年的CPI数据将继续趋近于零。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